汉代五铢钱出现在什么时期?

五铢钱是中国古铜币名,钱上有“五铢”二篆字,故名。汉武帝于元鼎四年 (前113年) 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将铸币大权收归中央。

中央政府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即由水衡都尉的属官 (钟官、辨铜、技巧三官) 负责铸钱。钟官负责铸造,辨铜负责审查铜的质量成色,技巧负责刻范。面文“五铢”二字的钱最初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 (公元前118年),重如其文,被称为五铢钱。

五铢钱存在了多久?

在中国货币史上,论铸行时间最长的钱币非五铢钱莫属。五铢钱采用青铜铸造,铭文五铢,是典型的纪重铜钱。自西汉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行五铢钱至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废止,五铢钱共铸行了739年。同时,铸行五铢钱的朝代、帝王数目之多,也是其他钱币无法相比的。

五铢钱使用时间长的原因

质量优良。五铢钱细分铸钱的步骤,可分为范型设计、用料选择、范坯制作、钱模修整、合范定位、浇铸温度以及铸币打磨等步骤,每一步都有严格和标准和完善的工艺。成品出来后,还有进过多道工序查验。

钱币发行数量大。据《汉书·食货志下》记载:“自孝武元狩五年三官初铸五铢钱, 至平帝元始中, 成钱二百八十亿万余云。”学术界对此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亿万”等于亿,也是280亿枚。第二种说法主张“亿”是十万,相当于有2800亿枚。

钱币发行由国家控制。最初规定五铢钱平价流通,后明确禁止郡国铸钱,废除旧钱流通,只准上林三官铸钱流通。这样做法防止私人偷铸,有效维护了钱币市场的稳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