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数影视剧和小说的情节中,穿越“梗”层出不穷,始终火爆。然而事实上,我们当下所处的这个时代,正是历史长河中最璀璨的那一页。

毕竟,我们普通人便能喝到当年皇帝喝的御酒,吃到王公贵族们吃不到的珍馐美味。这些美食与美酒,却并非一蹴而就。他们经过千百年的岁月沉淀,一代代人精心地选择与改良,才成为我们日常能享受到的美味。

所以想体验古代的精彩和魅力,也许不用穿越,在吃吃喝喝中,也能一探究竟。三千年无断代传承至今的西凤酒便是如此,作为王室御用酒,它见证了周朝礼乐文明的典雅,大秦一统天下的霸气,汉朝开拓丝绸之路的勇毅,大唐盛世繁华的浪漫。饮一口西凤,千百年的历史,便随着悠悠凤香在舌尖上流转、奔腾。

 

 

以“醇香”颂周礼之典雅

三千多年前,八百里秦川上回响的是周朝的礼乐之歌,弥漫的是秦酒之香。秦酒,诞生于雍城(今凤翔),是周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凤酒故事的开端。西凤酒以秦酒之名,颂周礼之典雅,敬天地之恩泽,庆胜利之喜悦。它以醇香之韵,诉说着岁月的变迁,见证了周朝的兴衰更迭。

“凤鸣岐山,周氏当兴”为周朝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但事实上,周朝能维持近800年,绝非神仙之力。它靠的,是智慧的结晶——完善的礼乐制度。它不仅延续了大周朝长时间的统治,更是中华文明的基石。

而在礼乐文化中,饮酒礼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周朝,饮酒可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它更像是一场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的盛宴。喝什么酒、用什么酒器、在什么场合喝酒,都有着一套严格的章程。西凤酒的第一世“秦酒”,凭借其精湛的酿造工艺和卓越的口感,万里挑一,被选为皇室御用酒。在祀天地、祭祖先的庄重场合,在出征、凯旋的喜庆时刻,都有它的身影。

1927年,在陕西宝鸡出土的“周公东征方鼎”的铭文上,便记录了这样的故事。那是周武王伐纣后的第四年,周朝初立,武王英年早逝。周公旦临危受命,肩负起稳固王朝的重任,却引起管叔、蔡叔、霍叔的反周叛乱。

周公旦亲自披挂上阵,率领大军东征,历经三年浴血奋战,终于平定了这场动乱。胜利的喜讯传遍了四方,将士们载誉而归。为感谢天地的庇佑和先祖的保佑,周公旦决定在歧邑周庙(今陕西凤翔灵山)举行祭祀仪式。

当晨曦初洒大地,祭祀仪式便在肃穆的钟声中拉开帷幕。祭坛之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祭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一坛坛秦酒。在周朝的祭祀仪式中,酒是周朝人连接天地和先祖不可或缺的祭品。而这些秦酒,经过天地的酝酿、岁月的沉淀,成长得愈发醇香典雅,与这庄严肃穆的祭祀典礼实属相得益彰。

周公旦身着衮冕,手持玉爵,站在祭坛之上。他虔诚地向天地和先祖敬酒,将秦酒缓缓倒入玉爵,然后高举过顶,向天地和先祖表达敬意。秦酒的香气在祭坛上飘散开来,弥漫在空气中,山林间的花似乎也出落得更加娇艳了。

随后,周公旦又向将士们敬酒。他端着玉爵,走到将士们中间,高声问道:“何以祝捷?”将士们齐声高喊:“饮秦酒!饮秦酒!”他们纷纷接过周公旦手中的玉爵,一饮而尽。胜利的喜悦和荣耀,周朝礼乐文明的繁荣,随着一次次的举杯共饮,融入了西凤酒醇香的酒脉里。

 

 

以“劲爽”映秦风之霸气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周朝覆灭、礼崩乐坏。在一片混乱中,秦国冉冉升起,书写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丽史诗——大一统。不变的是,西凤酒依旧以秦酒之名,成为皇室御用酒。西凤酒以它的“劲爽”和“甘润”,眼看秦王登基为始皇的壮志凌云、大秦帝国一统六合的波澜壮阔,又眼看帝国二世而亡的遗憾退场,成为秦朝历史篇章中不可或缺的那一页。

得益于“秦国境内,粟如丘山”的丰饶和发达的农业技术,秦酒成为当时最负盛名的美酒。在金黄的麦田里,秦国人民辛勤耕耘,收获的粮食颗粒饱满,成为酿造秦酒的上等原料。经过精心挑选的粮食,在酿酒师的巧手下,最终化为那一滴滴醇香四溢的秦酒。

当秦始皇完成了六国一统的伟业后,他率领文武百官,来到了位于雍城的嬴氏祖庙(也叫太庙)告慰列祖列宗。在太庙前,秦始皇手持秦酒,向祖先敬献美酒,并宣布大赦天下、犒赏三军将士的喜讯。这一刻,秦酒是连接现实与历史的纽带,也是秦国的梦想与荣耀的再现。

为了庆祝这一历史性时刻,秦始皇又连日设宴,与天下同饮同乐。无论是朝廷百官还是平民百姓,都在这盛大的宴会上欢聚一堂。而在宴会上,秦酒成为最受欢迎的饮品。

雍城内外,炊烟四起,酒肉飘香。人们纷纷举杯庆欢愉,把酒诉衷肠,享受着这难得的盛宴。秦酒的口感劲爽又甘润,初尝时劲爽豪放,入喉后又柔情婉转,仿佛也在为秦国的胜利激动着,雀跃着。

此后,秦朝饮酒之风日盛,西凤酒从此成了秦王朝的宫廷御酒,更成为秦军出征、作战、庆捷的必备佳品。

 

 

以“绵柔”绘汉史之勇毅

随着汉朝的繁荣,雍城的酿酒业如春潮涌动,酿酒工艺亦随之精进。西凤酒历经变迁后,更名为秦州春酒,声名依旧远扬。在大汉,西凤酒以它的绵柔之力,吟人类探索未知、开拓前路的勇毅之诗,颂心灵交汇、文明互鉴的包容之歌,描绘了一幅跌宕起伏的历史画卷。

只是一个寻找盟友的念头,便驱使着张骞开启了西行之路,怒走七千多公里。随他一起去开拓未来之路的,还有汉武帝走前赠予他的秦州春酒。

在茫茫戈壁、巍峨雪山、荒凉沙丘,张骞总会饮这来自故乡的酒。秦州春酒的口感绵延不绝。多少次陷入困境时,在舌尖上流转的绵延之力都将他从绝境中拉回,要将好消息带回长安的心境便越是坚定。他想,一定要荣耀加身风光亮丽地回到长安,让大汉的版图通向西域,让家乡的美酒传遍西域。

十余年后,张骞意料之外地带着西域的地图,回到了长安。汉武帝为他的壮举所感动,封他为博望侯。大汉终于对西域有了更清晰地认识,而张骞的功绩也被载入了史册。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在带去的一众国礼里,张骞提议带上了秦州春酒。也许,当汉朝人再次踏向西域时,仍能喝到家乡的美酒,便不觉身在异乡了。

就这样,西凤酒随着使团一路西行,以绵延不绝之态、诸味协调之姿,从中国的东方腹地走出国门,成为连接大汉与西域的桥梁。

 

 

以“愉悦”融唐韵之浪漫

从“将进酒,杯莫停”的豪情壮志、到“到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温馨邀请、再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深厚情谊,在盛唐的繁荣景象中,酒成为文人墨客间传情达意的佳品,诗意与酒香交织,共同谱写了一曲浪漫的华章。

此时的西凤酒仍名秦州春酒,但随着时间的沉淀,越发的醇厚与芳香。它以愉快的滋味,成为大唐盛世中的一抹亮色,是诗人以酒言志的灵感,是文人以酒抒情的挚爱。

唐朝时的凤翔一片“百家立灶,千村飘香”之景,凤翔县也因秦州春酒的美名而声名远扬。一位名裴行俭的吏部侍郎经过此地时,都不禁吟诗赞颂。

唐仪凤年间,裴行俭送波斯(今伊朗)王子回国时,在路过凤翔县亭子头村时,看到一片奇异之景,不由得停下了脚步。原来,此地盛产美酒,路旁的蜜蜂蝴蝶都被这酒香“醉”晕了。

此情此景,裴侍郎当即诗意涌动,即兴挥毫题诗:“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秦州春。”看来,唐朝人均是诗人的事是真的。

凤翔郡守在听闻此事后,特意赠送了一车秦州春酒给裴侍郎,裴侍郎又转手献给高宗皇帝。皇帝打开酒坛,只见酒液清亮透明,如琼浆玉液。他轻抿一口,只觉香气清芬、醇厚清洌,仿佛身在桃花源。高宗皇帝不禁赞叹道:“此乃天酿之美酒,有诗歌之韵,仙酒之风,实在令人陶醉。”

自此以后,秦州春酒便成了皇宫御酒之国宴珍品,文人墨客们纷纷为之吟诗赞歌。西凤酒,在此时是美酒,更是大唐浪漫与诗意的化身。

“酒者,天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百礼之会,非酒不行”。在华夏三千年的岁月诗篇里,西凤酒便以“国酒”之姿,看周秦礼制,感汉风唐韵,为后世留下了那些本应随风湮灭却又熠熠生辉的回忆。

从周朝的礼仪之邦,到秦朝的雄图霸业,再到汉朝的雄浑壮阔与唐朝的瑰丽多姿,西凤酒始终如一,陪伴着时代的变迁,记录着历史的痕迹,见证着文化的繁荣。它既是王者的佳酿,也是百姓的欢歌。想来,西凤酒既柔情又豪爽,既清而不淡又浓而不艳,那么多的感受和体验于一身,那么多的场景它都共同见证,也是很难忘怀。

都说,世上唯有美食和美酒不能辜负。而西凤酒,这位酒中凤凰,历经千年,依旧保持着初心,用匠心酿造每一滴“凤酒”。它不负盛名,也不负所望,让人们在品尝中感受到最为“浓烈”的那一口酒,回味那最壮丽的岁月之歌。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