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演唱会门票“秒级售罄”,户外音乐节人潮汹涌,电影院里场场爆满,大小剧场好戏连连……有人形容,这个夏天,比“三伏”更热的,就是文化市场了。如此火热的场面,生动展现着文化消费的人气与潜力。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暑期历来是文化消费的传统旺季,而今年在延续以往热度的基础上又有新亮点。看内容,演出市场全线“飘红”,不仅电影、演唱会等通俗艺术热度飙升,音乐剧、戏曲等“阳春白雪”的品类同样备受追捧;看动能,跨城观演成为新趋势,文化消费与“粉丝经济”产生强大共振,“一场演唱会带火一座城”;看格局,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白天观景、晚上看戏,文化消费正告别“单打独斗”,朝着多业态融合集聚的方向迈进。

好戏连台活力足,这波文化消费热背后有何密码?不少圈内人士说,这是三年疫情后的“补偿性体验”。但拉长时间尺度看,更是供需“双向奔赴”后结出的硕果。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将出现爆发性增长。今天的中国,发展蒸蒸日上,人均GDP连续两年保持在1.2万美元以上。日子更好了,国人对精神体验的需求也不断释放。从假日档电影票房连创新高,到传统非遗手工作坊引发全民围观,再到博物馆打卡成为重要休闲方式,人们对于文化消费的热忱有目共睹。加之文化行业生态向好,优质大餐推陈出新,购票方式更加便捷,多重利好叠加,暑期文化消费走热便水到渠成。

文化消费点亮生活,愉悦身心体验,对配套服务也是一种考验。在这波暑期消费热潮中,许多城市的贴心服务,令人眼前一亮。方便大家来看演唱会,专设公交线路一站直达;丰富大家游玩体验,美食节即刻上线,精品路线“一镜到底”。文旅资源串珠成链,一场文旅融合的组合拳,不仅让广大游客流连忘返,也有效提升了城市的旅游形象和美誉度。此外,着眼年轻人爱体验、喜新潮、接地气的消费特点,许多景区也主动求变。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打造《无上龙门》体验馆,借助全息天幕让千年文化“活”起来;湖北打造的长江首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知音号》,将演出设在长江一艘游轮上,让游客与武汉百年前的历史片段相遇……新业态、新表达、新场景,这样的“破圈”之道值得借鉴。

“文化消费,正在成为一种刚需。”每个城市的文化禀赋都各不相同,如何立足特色激活消费,是值得所有城市管理者认真思考的现实课题,也是“暑期消费热”最该留下的东西。

作者:雨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