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印象之中,硅谷一直都是世界的创新中心,在这里孕育出了一大批改变生活、生产的科技巨头,如我们所熟知的苹果、微软、谷歌、Meta、甲骨文、英特尔、思科、惠普等等,他们在硅谷开发出了一个个“天马行空”的创新产品,如Windows 95带来了一个留存至今的功能——开始按钮与任务栏,硅谷在过去一直都是创新与发展的代名词。

然近些年随着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以及中国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差距缩小,硅谷在全球的相对优势进一步缩小,在高速增长的时候一般是瑕不掩瑜,而随着技术本身进入瓶颈期,硅谷科技巨头再难推出技惊四座的产品,其问题也就渐渐暴露出来了,其导致的直接结果便是业绩下滑、市值下跌。


(相关资料图)

例如2021年第二季度,微软公司净利润为167.28亿美元,第三季度净利润为200.75亿美元,第四季度为187.65亿美元,2022年第一季度为167.65亿美元,第二季度为167.98亿美元。同时, 今年以来,微软公司市值下跌了17% 。在此背景下,硅谷的科技巨头们只能把所剩不多的“创意”用到了裁员上,其裁员手段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01 Meta:变相逼迫员工离职

在元宇宙上的春风得意是要付出代价的,而Meta的代价是公司出现巨额亏损。Facebook母公司Meta发布的财报显示,第二季度营收288.2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90.77亿美元下降1%,净利润为66.8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03.94亿美元下滑36%,其中元宇宙业务第二季度巨亏28亿美元,稀烂的业绩让Meta历史 首次大规模预算削减 , 扎克伯格明确表示Meta将进行重组团队和裁员计划,用以削减开支和调整优先事项 ,也因此整出了 “30天名单” 。

所谓的 “30天名单” 计划是指在内部考核过程中选择至少15%的人员标记为“需要支持”,即NS(从今年7月开始,Meta的高管就陆续给各个团队下达了NS指标,强制要求每个部门都要选择一定比例人员列入名单),被标记为NS的人意味着其未能完成绩效目标,而列进NS之后,这些员工将有30天的时间在内部寻求转组,如果30天后在其他部门还找不到职位,那么员工就会被解雇。

虽然Meta并没有像Snap那样赤裸裸的大规模裁员,但明显这是变相的逼迫员工自主离职,如果按Meta的二季度财报披露中83533 名员工计算,本轮Meta(15%)裁员将有超过 12000名员工被波及 。

02 谷歌:内部整合,悄悄裁员

在9月的谷歌Code Conference大会上,谷歌CEO Pichai公开表示,他希望将公司的效率提高20%,虽然20%只是其随口一说,并不是真的要裁员20%那么多,但谷歌的的确确在悄悄裁员。

首先传出裁员消息的是Pichai创建的屡创佳绩的关键部门120区(后重组改名为谷歌实验室)员工(谷歌发言人证实了这次裁员),据悉,120区是一个实验性新产品的内部孵化器,创建6年以来已孵化出了50多个项目,包括Gmail、AdSense、谷歌新闻、GameSnacks(HTML5游戏平台)、AdLingo(人工智能支持的对话营销平台)和谷歌纸板等等。

此次裁员包含120区14个实验项目中的7个,此次裁员将导致120区的员工减少一半,谷歌发言人表示,被解雇的员工将“在谷歌探索新项目和新机会时获得专门支持”。搁置项目的员工需要在2023年1月底前在谷歌找到新工作,否则将被解雇。

同时,根据CNBC的消息, 最近Google的高管已经在给员工打预防针,如果公司即将到来的第三季度业绩还不能达到预期的话,公司就会正式开始裁员。 而在此之前,谷歌还放慢了招聘速度,暂停过招聘2周,谷歌的裁员静悄悄。

03 微软:有计划的大规模裁员

近期,微软证实了 外媒Axios的一份报告,该报告详细说明了多个部门的裁员情况。 根据这份报告显示, 此次裁员规模 虽 不到 1000 人 ,但此次裁员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到Xbox、战略任务和技术组织等部门。

而在7月,微软进行了一次不小规模裁员,并将此举描述为公司特定领域战略调整的一部分,并表示,考虑到经济存在衰退风险,公司计划裁减其18万员工中的不到1%,并大幅放缓了招聘。这次裁员的影响颇大,据悉, 截至 6 月 30 日,微软在全球拥有 22.1万名员工 ,如按1%计算,7月那次裁员规模在千人以上。

7月之后,微软还进行了一次规模在千人之上的裁员。9月18日,微软宣布,将在第二轮裁员中裁减2100人,并关闭硅谷研究院,而此次裁员将是微软此前宣布的1.8万人裁员计划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这几次裁员微软的矛头都指向的是非核心部门,即创造营收能力较弱的部门,由此也能看出微软的业绩的确不好看。

当然,除了微软、谷歌、Meta之外,还在大规模裁员的科技巨头还有英特尔、Snap、推特等等。2022,硅谷卷起了裁员风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