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买到《阿凡达2》零点场的票了吗?你那边零点场的票价多少钱?

估计有不少观众现在正在后悔呢,刚剁手买了零点场的票价,结果发现这片子在14-15号期间开启了超前点映,四大特效厅共3000场,好不热闹!毕竟,零点场看完结束都要三点多了,哪有提前去看下午的点映场香呢?

截至今天下午14点整,本片的预售票房已经超过了7200万 ,其中14号点映场票房超过428万,零点场票房614万,16日首映当天票房超过2600万,占到当天大盘的99%以上。


(资料图片)

和《阿凡达2》开启预售的话题热度一并上涨的,毫无意外,还有此次《阿凡达2》的票价。7号那天,微博上出现了两个话题:#阿凡达2平均售价71.8元#和#阿凡达2IMAX平均售价133.43元#,这两个话题也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有人认为,三个多小时的时长,这个票价完全在可接受范围内;也有人觉得,这个价格属实是有点贵了,影院甚至在“抢钱”。

那么,关于《阿凡达2》的票价,真的算贵吗?我们又应当如何看待这次的票价水平呢?

《阿凡达2》票价,到底有多贵?

首先,根据影片的发行通知可以看到, 本片的票房结算标准,数字3D为25元每人次,IMAX、激光IMAX,以及CINITY均为30元每人次 ,无2D格式。也就是说,影院的定价应该要高于此,而具体售价多少属于市场调节行为,由影院自行决定。

情报君也找了几个其他片子的发行通知做对比。

今年春节档的《水门桥》,数字2D、中国巨幕2D:A类城市(北上广深)40元,B类城市(除A类以外的城市)35元;IMAX 2D:A类50元,B类45元;CINITY 2D 120帧、杜比VISION 2D:A类45元,B类40元。

中秋档的《哥,你好》,数字2D、中国巨幕2D:A类40元,B类35元;CINITY 2D:A类45元,B类40元。国庆档的《万里归途》,数字2D:A类40元,B类35元;CINITY、中国巨幕、IMAX、杜比视界:A类45元,B类30元。

再来看进口片,暑期档的《侏罗纪世界3》,数字2D:20元每人次;数字3D:25元每人次;IMAX、激光IMAX、CINITY:都是30元每人次。刚上映不久的名侦探柯南剧场版,还有《坠落》,同样都是这个价位,数字2D都是20元/人次,IMAX、CINITY30元/人次。

也就是说, 哪怕像是《阿凡达2》如此体量和时长的好莱坞超级大片,也都是跟其他大多数进口片的票房结算方式一致,甚至要比大多数的国产片普遍还便宜了5-10块钱 。这么看来,官方从里面的抽成真的不多,也真的尽可能给到影院更大的结算空间了。

根据博主@看电影 整理的这条微博,如果按照平均票价来看,并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市场做对比的话,可以看到,内地不管是所有版本的平均票价,还是IMAX版的平均票价,都要远低于中国香港还有美国的水准。其中,内地IMAX的平均票价要比中国台湾地区要高,但是整体平均票价依然不敌后者,甚至连印度的IMAX平均票价都跟咱们的差不多。

而灯塔专业版也整理出了目前《阿凡达2》的票价情况。截止今天中午12点,影片的点映、零点场、分日票房,以及城市票房情况如下。

可以看到, 灯塔的数据里,总体的平均票价高于看电影的数据,为90元;而IMAX的平均票价却相对较低,为125元 。而且点映和零点场的票价要明显高于后面几天。这其中,票房Top20的城市里,上海无论是票房产出还是占比都遥遥领先,平均票价为136元。这个数字是包含了所有版本在内的,简单计算也就是用该城市的产出票房除以购票人次得到的平均值。

票房产出排名前五的城市分别是:上海、深圳、北京、杭州、广州,均为票仓城市。 平均票价排名前五的城市则分别是:上海(136.6元)、北京(123.2元)、深圳(117.8元)、青岛(101.2元)、杭州(100.5元),这些城市的平均票价均突破了一百块。当然,这其中也要考虑各个城市影院的复工情况。顺便说一句,全国影院营业率也已于昨天回升至50%以上,并且稳中有进,今天看已经接近60%了。

情报君也随意查看了一下不同城市的售票情况。需要承认的是, 一线城市的点映场以及零点场等场次,票价确实会高于其他城市的普通场次 。或许也是因为这些城市的票价,一定程度上拉到了整体的平均票价。

以北京为例,几家营业情况较好的影城,比如朝阳大悦城的金逸影城,CINITY 3D和IMAX 3D的点映票价为219元,普通3D也需要119-149元不等。再比如双井的UME影城,同样有一个CINITY巨幕厅,点映票价同样高达200元以上。英皇电影城的IMAX 3D版本零点场售价220,后面几天价格略低,普通原版3D基本上在100-120左右。

视线转向上海,相比而言,上海的票价确实会高于其他地方。尤其是点映场和零点场,且位于中心城区的影院,不少250+甚至350+的票价,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的确会有些望而却步。随意点开几家影院,发现零点场的售卖情况要普遍好于点映场,这或许与零点场率先排片并开启预售有关。而日期往后几天,且避开中心城区的影院,其他地方的影院票价也基本上和二三线城市的票价无异。

面对这样的价格,不少观众表示,有点“高得离谱”了。甚至会觉得,看个话剧也才3、400来块钱,看场电影现在都这么贵了。如果按照上海300多的票价,一家三口去看的话,就已经要小一千块了。这么一算,确实有点贵。

但其实,咱们 平心而论,撇去这些一线城市的特殊场次,大部分城市和影院的票价依然处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需要承认的是,市场价格一定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点映场、零点场、特殊厅,这样的观影机会毕竟是少数,提供的名额也相对有限。对于那些对观影条件要求较高、愿意在第一时间先睹为快、并率先掌握社交舆论话语权的观众们来说,大多数还是能够默许接受一定程度的涨价的。

而像上海这样本来消费水平就相对比较高的城市,考虑到今年上半年连续几个月的近乎停摆状态,以及在此之前因为疫情导致的反复封控,从影院的角度出发,一年到头可能也就等着这样的机会让自己回 回本呢。毕竟, 高昂的场地租金、人力成本摆在面前,大家嘴上说着支持影院复工、让影院生存下去,但是光靠爱是没法发电的 。

情报君能够理解,大家对于《阿凡达2》这部影片的期待,也能够体恤可能疫情三年,大家也都不太好过,但还是 希望能够多多少少对《阿凡达2》的票价展现适当宽容 。毕竟,卡神为了这部片子,可以说是“十几年磨一剑”,这样的机会也不常有。就当是支持年度大盘的上涨,以及后疫情时代国内电影行业的发展,大家都量力而行就可以了。

电影票屡次上涨,究竟为何?

其实,关于票价的话题,在此之前已经吵过好几轮了。

想当初,《复仇者联盟4》在国内上映的时候,一张首映礼或者零点场的票价依旧可以被炒上天价,但是大多数人也都欣然接受了。那是因为,某种程度上,大家都愿意去给自己这么多年的情怀买单,更何况零点场观众本来就是粉丝狂欢,观影氛围也和一般场次不一样。从社交属性的角度出发,谁不想做自己朋友圈里第一个看完并发表观点的幸运儿呢?

到了今年春节档,高票价依旧在网上点燃了一波讨论度。而且,今年春节主要影片的结算票价均比去年增加了5元,从去年接近49元到今年的53元。而长远点来看, 从2017年开始,春节档的票价从37.8元一路涨到了今天的价格,但是观影人次却比去年下滑了900万人次 。一定程度上也引起了更多观众的反感。

不过,面对今天《阿凡达2》的票价,微博上有不少网友翻出了当年看《复仇者联盟4》还有今年初《水门桥》的票根,发现价格都比这次的《阿凡达2》要贵。甚至还有一批身在小城市的观众表示:“知足吧,我们这边都没有IMAX格式,想看都看不到呢。”

其实, 坦率来讲,跟国外的情况相比,国内的电影票价是真的不算贵 。这并不是情报君“何不食肉糜”的发言,而是因为,大家之所以会觉得动辄一两百的票价难以接受,一定程度上是被早些年的各种9.9、19.9,乃至“一分钱看电影”等活动给“惯坏”了。

如果各位还记得的话,在票务电商平台刚刚兴起的时候,为了更大程度的引流,各个平台都用尽了浑身解数吸引用户,票补就是最大的诱惑之一。那几年刚好也是国内电影市场开始进入蓬勃发展的几年,人们开始有了走进电影院看电影的习惯,电影市场生态繁荣,票房纪录屡被刷新。

而越往后, 随着市场生态的不断成熟,档期体量差异分化的越发明显,电影票价上去了,但是票补却少了,这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显然是有点难以接受的 。过去20块钱一张票,现在可能要翻一倍多。老百姓工资还没涨呢,看电影倒是变贵了,而且,就像今年春节档这样,虽然影片整体质量不差,但是类型同质化现象严重,观众们可供选择的范围其实并不多,如果票价还这么高,那抵触情绪自然也会引发更多的吐槽。

退一步说,如果真要是花高价看了一部经典佳作,大家倒也没话说。比如像这几年国内的电影节,不管是去年的上影节,还是今年的北影节,其实也都在一定程度上有过涨价。当时大家虽然嘴上说着“看不起了”,但是身体依旧很诚实地拼命抢票。这也说明了, 观众们,尤其是指有意愿参加电影节展的这一批文化消费者们,大家从根本上是愿意为优质内容买单的 。情报君至今还记得在上影节花了140块钱看4K修复版《现代启示录》带来的无可比拟的震撼感受。

除了上游的定价变高、票补越来越少以外,日益高昂的运营成本也是影院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票价的原因之一。

情报君所住的地方附近有一家影院,近几年也一直走的是平价亲民的战略路线,而且这附近有好几家影院,大家的价格其实都压得相对比较低,如果卖太贵了,会导致顾客的分流。所以过去几年,由于较好的服务和相对低廉的价格优势,影院生意也一直不错,甚至一度可以享受3、40块钱看杜比厅的待遇。但是到了今年,疫情反复加市场冷清,高额的水电租金以及人力成本面前,影院实在是无以为继,只能稍微提升了一点价格。再加上,附近的一家竞争对手也由于某些原因关门停业了,这家影院的压力也变得更大了。

在和该影院工作人员交流过程中,对方也表示: “没办法,市场不景气,平时的票根本卖不动,也不赚钱,只能靠大档期回 回血。我们影院性价比算高的了,但哪怕是这样,还是比之前稍微涨价了一点点,不然是真的撑不下去。”

情报君相信,这不是某一家影院的困境。疫情下的这几年,影院们以及全行业面临的挫折又何止这一点呢。

需要摆脱“9.9看电影”的思维

对于这样的现象,其实并没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法。 观众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意识的建立和改观更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中国电影花了近十年的时间,发展到了如今600多亿的体量,这与每个人的支持都息息相关。如果现在还保持着上世纪的那种“几毛钱看一部电影”的习惯,那么电影市场也压根不可能发展的起来。而 电影市场想要进一步发展,体量想要进一步抬升,一定程度的涨价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

而且, 对于像春节、国庆这样的大档期,本身就存在较高的观影需求 。而每个人的消费行为和习惯都无时无刻不受到环境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大档期的票价显然要比平时更高,而一旦节假日到了后面几天,票价往往会有一定的回落。毕竟影院的现状就摆在那里,水涨船高,其实就是这样的道理。

当然了,至少现阶段在国内,看电影谈不上是什么高大上的文化消费活动,相比话剧歌剧舞台剧,还有这几年风靡的密室潮玩剧本杀,看电影仍然是当下普通百姓最能接受也消费得起的精神文化活动。所以, 哪怕是涨价,也必须要维持在一定的区间内,并且严格受到市场风向的影响 。

最重要的是,这次是《阿凡达2》这部片子引发了网友对于票价的关注,但不是所有人都是卡梅隆,下一次又是哪部影片呢?又是哪个档期呢?换句话说, 如果看电影必须要涨价的话,那么无论是从影片本身的体量制作还是内容质量,乃至是整体行业的环境,都要有更进一步的抬升,才会让观众觉得“物有所值” 。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的话,显然距离这一成绩还很远。

归根结底,或许现阶段的我们应该从本质上抛弃“9.9/19.9薅羊毛”这样的观念。诚然。价格的高低,是很主观的感受,只要不是涨价涨得特别离谱,有需求的话,终归是有市场的。但是一个行业的发展,是需要实打实的做大做强,需要数据支撑的,想要实惠价格没有任何问题,但是9.9的电影票是卖不出来600亿的。

情报君相信,未来关于电影票价的讨论还会继续。但至少这一次,在眼下快要走出疫情、面临新的挑战,且电影市场刚刚要好转的当下,可以给予《阿凡达2》适当的宽容。大家都量力而行,理性支持,用爱发电的同时,也可以去用脚投票。希望《阿凡达2》能够不负众望,给电影行业多点信心,让大家稍微轻松一点去过个好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