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许多县城,名字都是生僻字:涡(guō)阳、枞(zōnɡ)阳、濉( suī)溪、旌(jīng)德、黟(yī)县、颍(yǐnɡ)上、阜(fù)南、砀(dànɡ)山……以及我们今天要说的歙(shè)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名字太生僻,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这些城市的文化悠久,歙县也的确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是歙县最宝贵的地方,不仅在于它所传承和保留的文化,还有它对居住在这座城市中市民的体贴态度。

本地人多于外地人的景区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有这么一句话,「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意思说的是,去徽州追名逐利的人那么多,他就不去凑闹了。明清时期的徽州繁华得不得了,徽商进入了鼎盛时代;人才也多得不得了,当地出了数千个举人进士。当时的徽州,可以说就是现在的北上广深。

如今的徽州古城所在地歙县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城市,却又不是特别火爆。许多带着「梦回大明」预期的旅客,到了徽州古城后大失所望,有人说它「毫无旅游体验」。

与徽州齐名为「四大古城」的丽江,看起来业态更加丰富:繁多的纪念品商店、热闹的夜市和酒吧街,单年旅游人次能有本地常住人口的二三十倍,许多外来人员迁居于此寻找商机……而在歙县,古城许国石坊门口粉墙黛瓦的步行街上,更多的是瑞幸、coco 等咖啡奶茶店铺,耐克、特步等美妆服装店,似乎和普通县城的商业街没什么区别。

▲歙县的中心商业街中和路,徽州古城。摄影:德科地产频道

对于游客来说,歙县的商业不够热闹,但对于歙县人来说,这种状态却刚刚好。因为徽州古城不仅是古老的城市中心,也是他们现在的生活场所。当地人不希望歙县的古城商业化到达丽江的程度,如果歙县街上的外地人多过本地人,「我们会伤心的」。

徽州本地人的生活圈子,就是围绕着古城展开的。古城阳和门东侧的许国石坊,是当地人呼朋引伴时约定的集合地;被游客评价「毫无旅游体验」的商业街中和路,是当地人爱逛的街区;曾经见证徽商繁华与衰微的斗山街,传统民居里还居住着 700 多户人;喜欢居住在住宅楼房的人,也把房子买在了徽园对面,举步可达古城。

▲歙县人爱去的古城地标。摄影:德科地产频道

年轻夫妻推着婴儿车踩在青石板上闲逛,倚在古城墙外的人群,三三两两聚集打牌消磨时光。六百年过去了,古老的街区依旧人来人往,是不是有了一种奇妙的穿越错觉?这座城市最迷人的,恰恰就是这种现代生活与历史遗迹的融洽感。

▲在城墙边聚集的歙县人。摄影:德科地产频道

给电瓶车划车位

歙县当然是很在意文旅产业的,但是对于他们来说,首要目标依然是能让当地人的生活更加舒适。

相比专门为了游客开发「全国美食一条街」,更看重本地人的夜市改造——歙县将当地的练江夜市从老城内搬到新城区,把原本相对脏乱的老夜市摊,改造为以干净出名的网红夜市。

一是菜品干净,因为停车场位于夜市背面,驾车前来吃宵夜的人会从后厨到前厅吃饭,卫生不合格的店铺,根本经不起考验。

▲练江夜市后厨。摄影:德科地产频道

二是外貌干净,练江夜市没有花哨的造型设计,50 家夜宵铺子面向河道一字排开,以数字编码,非常好记。你跟朋友约着吃夜宵,可以直接说「我在 17 号档铺」。

▲练江夜市。摄影:德科地产频道

更多的歙县人会选择电瓶车出行,所以练江夜市在濒河路段,专门设置了一道长不见底的非机动车停车位。

▲练江夜市摊前的停车位。摄影:德科地产频道

电瓶车停车位,不只是练江夜市有,在歙县,你可以随时随地看到。在生活半径较小的县城,电动车几乎成了家家户户的标配,就算是家境很好的年轻人,也会买一辆电动车方便出行。

如果电瓶车太多,甚至影响了交通、城市面貌怎么办?简单的做法可能是增加更多的限制,比如电瓶车上牌的车辆要符合严格的规范,甚至需要摇号上牌。

直接套用那些一二线城市中的既有规范,要轻松许多;但歙县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它是在根据县城生活的习惯和现状在引导着这座城市变得更好。歙县改变城市面貌的前提,是尊重县城的生活习惯——

市民的安全意识不好,骑电瓶车不爱戴头盔,那就在各大路口设置免费的共享头盔投放点,忘戴头盔的市民可以随取随用。而市民们也表示,每一次路过投放点,都会加深骑电瓶车要戴头盔的意识。

出现电瓶车乱停情况,那就给城区的每个角落都划上电瓶车专用停车位。给予市民方便,就是在引导他们加入城市的美化过程。因此在歙县,很难看到一辆乱停在马路边的电瓶车。

▲歙县随处可见的「停车位」。 摄影:德科地产频道

市民抱团生活在老城区,并不着急——

对于从小在老城长大的当地人来说,跨过练江上的那几座桥,就是新区。从老城区穿过古老的万年桥,可以看到两三个新建的临江公园。白天,公园里有摊贩、散步的市民、拍摄婚纱照的团队;晚上,练八段锦和跳广场舞的市民们在这里集结成群。歙县是在用更好的公共设施,一点点地吸引市民转移生活重心。

▲江边公园,白天拍婚纱照,晚上组织八段锦。摄影:德科地产频道

以风景旅游区闻名却没有多少为游客服务的商业,市民抱团生活在老城区……歙县看似很佛系,但它是黄山经济能力最为出众的县域,高端机械零部件产业发展劲头十足,2022 年,歙县 GDP 237.4 亿元,同比增长 2.3%,排黄山市县域第一;同时,歙县也是黄山市人口第一的县域。

有人的地方,就有潜力激发更强的城市活力。

本地人的回报:走得再远也要回来

如今主要作用为「钓鱼点」的渔梁坝,曾是歙县最繁华的地方。渔梁坝被称为安徽版都江堰,已有 1400 多年的历史。从技术层面上说,古人用花岗岩石以卯榫结构搭建的技巧,令人感叹;从经济角度看,渔梁坝的水运码头因为徽商往来汇聚的商业街市,满目繁华。

▲钓鱼者的天堂渔梁坝。摄影:德科地产频道

歙县为什么能走出那么多徽商?徽商又为什么那么赫赫有名?从今天的歙县或许可以窥见一角。

在徽州,文人和商人所代表的文化和金钱,并不互相排斥,而是形成了一个融洽的循环。读书人如果科举无望,就会放下身段迅速弃文从商;赚到钱后,徽商们便建书院、办义学,继续资助同宗族的贫寒子弟读书。

▲徽州历史博物馆内的《余清斋帖》石刻。摄影:德科地产频道

重视文化与教育,并且在漫长的时间里始终如一。这种坚持,如今在歙县依旧可以见到。

歙县人与古城难舍难分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古城附近有着在黄山市都数一数二的歙中。据说歙县人无论在多远的地方打工,等到孩子上学的年纪,就会回到这里。

▲歙县人难以割舍的老城。摄影:德科地产频道

这所学校几次传言搬迁,但都不了了之,因为歙中的地理位置极有历史底蕴:背倚问政山,校园东半部为明代学宫(孔庙)遗址,西半部为古歙县衙,后为古紫阳书院,校园内有保留完整的历史古迹……学校或许可以搬,但文脉搬不走。

尊重传统文化不意味着固守文化。你可以在徽州文化艺术节,看到各类新颖的活动:光影秀、艺术长廊展……城墙上的书法楹联满目,路过城墙的众人都纷纷抬头,忍不住在城墙下久久停留;一大批艺术装置走上接头,与府衙广场、瓮城内外等古城元素相得益彰。

▲歙县举办的楹联展。摄影:德科地产频道

先进的观念

市民比游客更宝贵——这看上去好像是一句废话,但其实是一种很先进的城市管理观念,它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城市环境。放在歙县,就是更便利的电动车停放点、更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氛围、更宜居的古城居住氛围……最终,这些观念,都会转化为这座城市未来的活力。

未来,会有更多人认识「歙县」的「歙」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