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5年,改良型蒸汽机被投入使用,人类进入工业1.0蒸汽时代。238年后的今天,以建立智能工厂和系统为目标的工业4.0智能化时代,正在整个工业部门发生。

当前是我国迈入工业4.0的关键阶段,中国智能制造将迎来“加速时刻”。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8次提及制造业。在如何推动制造业的问题上,代表委员们紧密围绕“智改数转”建言献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那么,制造业为何要进行“智改数转”改造?其中有哪些必要性?

01制造业为什么要“智改数转”

什么是“智改数转”?

“智改数转”不是一个新概念,而是智能制造中的一个新命题,即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是以“机器换人、数据换脑”为出发点,全面提升企业在设计、生产、管理等各环节的智能化水平。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智改数转”是中国智能制造新阶段的新要求。

2015年,《中国制造2025》问世之初,国内企业智能制造水平低下,紧要任务是实现自动化。随着这些年的发展,大多数企业的自动化水平已经提了上来。所以,2019-2022年期间,国家多次下发推动制造企业智能化改造的相关文件。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智改数转”是打破产业链数据孤岛的良方。

在产业链的传统协同过程中,“数据孤岛”往往是个老大难。因为数据在其形成、分析、使用中,往往是不对称、非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就好像大家在一座座独立的“岛”上。这导致不同企业在展开外部合作时,数据孤岛很容易带来“重复造轮子”、沟通成本飙升、资源大量浪费等一系列问题。

有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很多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了单打独斗并非出路,必须要联合数字科技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构建数字生态共同体。

企业推行“智改数转”则可以打破产业链的数据孤岛,让企业将外部合作变成“内部合作”,不再孤军奋战,有效地避免同产业链的劳动力重复以及资源的浪费。同时,“智改数转”还可以通过数据驱动企业创新运营、业务模式,全面提升企业在设计、生产、管理等各环节的精细化、可视化、智能化水平,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从可实现的角度来看,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步,意味着 “智改数转”的土壤逐渐成熟。

3G、4G时代,受限于数据传递速度,智能化改造一直存在技术成本过高的问题。如今,5G的低延迟、高连接数,让很多企业解决了之前想做却做不了的智能化改造难题。再加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步。如今,企业的智能化生产不再遥不可及。

02推行“智改数转”的具体举措有哪些?

虽然“智改数转”只有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但想要实现还是困难重重。

一方面,“智改数转”意味着难以承受的高成本;另一方面,“智改数转”在改革初期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企业在进行自动化改造时,可以清晰地计算出购买一台机器可以省下多少人工。在进行智能化改造时,却很难计算出具体收益和收益时间。而这也是企业自动化推进顺利,智能化推进吃力的重要因素。

这些摆在台面上的困境和难处,成了“智改数转”的深水区。那么,从各方来看,推行“智改数转”应有哪些具体举措?

对政府而言,要发挥政策驱动作用。具体来看,除了资金扶持,技术支撑等方面,政府可以总结一批可复制、易操作的典型案例和通用方案,让企业在“智改数转”上甩开包袱、少走弯路。

对企业而言,要从自身问题出发,进行“智改数转”。

首先,很多企业不明白自身的真正需求,只是盲目跟风政府和其他企业。比如,看到其他企业使用无人驾驶搬运车AGV,客户喜欢,自己也弄几台,就当实现了智能化改造。最后成本无端增加,收益却不明显。

针对这个现象,企业在“智改数转”时,要对自身情况进行诊断,针对性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瓶颈问题,再循序渐进地改造。

其次,通俗来讲,数字化的本质就是将线下的流程搬到线上进行优化,并固定下来。但对一些企业而言,线下流程本身就模糊紊乱,比如工厂整天都遇到一大堆安全问题、质量问题、交货问题,将这些未优化的流程进行数字化也就毫无意义。

针对这个现象,企业要做好精益化和数字化的结合。精益化的本质是将一条湿毛巾不断拧干的过程,那些挤出的水分就是各种浪费,也是企业提质降本增效的空间。有些企业在“智改数转”投入巨大,却没获得实际效果,很大原因就是源于没有优化流程,进行精益化改造。

怎么做呢?企业要借助精益化价值流分析法,梳理企业业务全过程,找出业务流程的痛点,在打好工业3.0基础,完善信息化和自动化的前提下,再结合智能化数字改造,向工业4.0方向不断演变,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龙头厂商而言,大企业的示范标杆也尤为重要。简单来说,就是“以大带小”。

为了让中小企业能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工信部提出了“链式”转型路径。即在产业链中发挥核心企业的关键带动作用,通过开放技术平台和数据资源与中小企业开展合作,用自身能力和经验提升上下游协同效率,帮助中小企业降低转型成本,带动中小企业融入数字化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

而其中称得上具有示范标杆作用的核心企业,联想集团就是一家。那么在具体案例中,联想又是如何进行自身“智改数转”,并赋能中小企业的?

03联想点亮“灯塔工厂”

“灯塔工厂”代表当今全球制造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

近日,联想集团合肥产业基地(联宝科技)成功入选“灯塔工厂”,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智能计算设备研发和制造“灯塔工厂”。

联宝科技有多厉害呢?

可以说,联宝科技在用以“甩响指”的时间生产电脑。

全球每销售8台笔记本电脑,就有1台诞生于联宝。而且,联宝每天80%的订单都在5台以下,日调度物料超过3亿颗,这对工厂排产效率和调度的智能化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

每个工厂都有自己的制造节奏,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尖峰时刻。联宝采用了“联想尖峰制造模式LPM”,该模式是联想集团智能制造水平和转型升级能力的集中体现。

联宝实现“尖峰制造模式”的秘密武器又是什么?

其中一个就是被称为供应链管理的“最强大脑”的供应链智能控制塔。该智能控制塔由联想集团自主研发,打通了联想供应商的信息系统,包括30 多家自有及合作工厂、2000 余家核心零部件供应商、280 万家分销商和渠道商,以及服务 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客户的需求和供应情况。

有了这个“最强大脑”,即使是急需一颗小小的螺丝钉,管理者也可以从系统内的几千家供应商中,甚至是另一个半球快速地完成调度,以响应生产要求。值得一提的是,供应链智能控制塔还获得了首届 IDC 亚太区数字供应链领导者奖项。

在智能生产线上,联宝科技设计建造了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标杆线--“哪吒线”和“水星线”,其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智能制造领域已获

得121件授权专利。

有了它们,在排产环节,联宝将制定生产计划的时间从传统的6小时大幅缩减到1.5分钟,产量提升19%,处理订单数提升24%,交期满足率提升3.5倍。

那么,联宝科技这座“灯塔工厂”如何发挥“链主”作用,照亮中小企业?

联宝科技将先进的制造实践通过产业链、供应链逐步向整个制造业扩散。目前,追随联宝科技到安徽联动发展的产业链合作伙伴已达70余家,实现60%以上的机构料件本地化供应,不断优化产业集群效应。而随着联宝科技对上下游供应商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引领和赋能,仅产业链合作伙伴就为安徽贡献了年度产值超过140亿,提供各类就业机会超过1.6万个。

而这只是联想集团带动中小企业的一个案例。

正如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中小企业客户业务群总经理王忠所言:“搭建平台、构建生态已经成为包括联想在内的大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

拥有20年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经验的联想,能够深刻洞察中小企业客户个性化转型需求。联想百应中小企业一站式数字化服务平台围绕集成办公、智能IT运维等20+细分场景,以“软件+硬件+服务+平台”的一站式整合交付,成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首选。

联想百应提供的“打包式”服务,不仅能满足中小企业对数字化产品的购买成本低、部署门槛低、使用难度低等要求;还为中小企业提供“陪伴式”服务,覆盖中小企业“智改数转”的全生命周期,帮助中小企业认清转型需求,解决精益化和数字化结合中遇到的难题。

目前,联想的数字服务已经成功助力包括3000余家“小巨人”企业在内的3万余家“专精特新”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让众多中小企业从实现1到N,不再遥不可及。

正如联想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所言:“独木不成林,中国制造业的整体转型升级需要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才能完成。”当下,中国智能制造将迎来“加速时刻”,联想集团将继续发挥“头雁”带动作用,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加快“智改数转”,支持更多的中小企业成为“隐形冠军”和“配套专家”,促进产业链生态良性运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