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入局,身家千万。现在,倾家荡产?刮了一年不到的零食集合店(下称:零食店)风潮,如今的风头似乎正在锐减。
日营八九千,逃不过关门宿命
几年前,零食集合店成了一条热门赛道。当一二线休闲零食市场竞争激烈、已经进入存量竞争时代,所有的休闲零食经营者都将目光瞄准了下沉市场。彼时,有一位快消小老板告诉快消君,“我们这里开小零食店的,跟我一个年纪,都身价几千万了,还有20台车和60个员工。”
与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定位高端的零食品牌店明显不同,这些零食店的店面相较于便利店稍大,货架式摆放或者按区域摆放,商品品类丰富,有按件卖,但绝大多数分类按重量售卖,整体售价约为商超的70%-80%。比如,一罐可乐的售价比便利店要便宜0.25元。
(相关资料图)
从消费场景上来看,消费者进店后,提着购物篮,随心挑选,这类零食店对消费者的吸引点就在于品类多、价格低;特别是年轻人、有小孩的家庭来说,更可以实现零食集采。
然而,今年,同业竞争却突然加剧。在很多小县城,一年内就开出十家左右零食连锁店,其中不乏零食搜寻、怡佳仁、零食很忙、赵一鸣等“大品牌”。这其中,除了零食很忙明确提出“深度下沉县镇”外,“赵一鸣零食”也在官网提到,每个县城可以开设3到5家门店。
随着同类零食店越开越多,已有门店在这场“厮杀”中倒闭。零食集合店在部分市场的经营现状便宛如奶茶店的快开快关模式。
“我就是加盟的,现在投资三十万左右,一天到晚卖不出去100元,你有办法帮帮我吗?能退一点加盟费回来吗?”某连锁零食品牌加盟商表示。
另一加盟商说,“花50万元开的零食店,8个月就倒闭了,店面设施都要半价卖掉”。谈及过去几年的生意状况,他表示,“刚开始做的时候一天可以做六七千块钱,一个月十几万元的营收,利润在五万元左右。然而,到去年,反复的疫情导致生意一直不见起色。本以为疫情结束会迎来一波反弹,但没等来消费者,反而等来了来势汹汹的同行。遍地开花的零食店包围了我们,让生意无以为继。”
“在更好的地段,即便好多每天营业额8、9千的店,依旧在转让。你觉得是为什么呢?”一位零售行业分析师表示。
业内人士分析称,对零食集合店的加盟者或者创业者来说,零食集合店的商业模式并不复杂,如果要加盟零食集合店,操作起来更简单。在理想状态下,一家具有一定规模的零食集合店的毛利率接近30%,节假日或周末的营业额会稍高。但实际上,要经营一家零食集合店并非易事。
事实上,不管是不收取加盟费还给出相应扶持政策的零食加盟店;还是“无需进货”“没有人工负担”“总部扶持”“一部手机即可创业”的无人零售便利店;亦或是交8888元代理费可成为工厂代理,享受工厂价和厂商联营权利的共享游戏机……加盟商总是毫不吝啬地给出极大的“优惠福利”,让代理商第一时间感受到他们的诚意。
不过,这些主打低成本高收益的加盟项目,要加上不少被刻意隐藏的限定条件。一位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开一家零食店至少要准备50万元资金,包括加盟费5万、装修设备费20万、首次备货20万元,还有店面租金和人力成本。相比动辄数十万元的开店成本,量贩式零食店只有18%-20%左右的产品毛利率。”
一位加盟商透露,“零食店的利润真不高,表面的利润并不是真正能落在口袋里的钱,品牌方能够拿给你看的数据大多也都美化了。”现实是,品牌方虽然给了固定的货源,流水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高。其中,重要原因是,零食量贩集合店需要大量铺货,并且种类繁多,进货成本很高。但商品中卖得好、周转率高的其实很有限,压货与利润之间的平衡很难把握。
总而言之,对于很多零食店的加盟商而言,当下的日子并不好过。
闭店潮到来,加盟商“英勇”扛压
零食连锁店一路狂奔背后,离不开零食赛道在近年的极速膨胀。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21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规模就已超过8000亿,近5年复合增长率超6%,预计2025年左右超万亿。其中,线下渠道仍是国内休闲零食销售的主要渠道,约占总体的80%。
据统计,自零食集合店模式走红以来,已有“零食有鸣”、“零食很忙”、“零食魔珐”等品牌获投,其中,不乏连续多次获投的品牌。今年2月底,零食集合店品牌赵一鸣零食完成1.5亿元A轮融资,由黑蚁资本领投,良品铺子跟投,创下了细分赛道历史上除“零食很忙”外的第二大融资。
根据零食很忙官方数据,其2022年全国门店零售营业额达64.45亿,同比增长139.7%。这来自快速扩张的门店驱动,2022年零食很忙新增门店1200家,全国门店总数超过2000家,其中湖南省门店接近1500家。
去年夏天,在“零食很忙”风头最胜之时,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亲赴湖南长沙考察。当时,章燎原发布了一条这样的朋友圈,“零食很忙是一家比松鼠少五岁的年轻公司,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过去的松鼠,但显然我们现在老了很多”。
也是在同一个时间段,良品铺子董事长杨红春派出了业务团队到长沙考察零食很忙的商业模式,体现出对后者极大的兴趣。随后,良品铺子从去年开始下沉市场,布局零食量贩门店“零食顽家”,谋求第二曲线。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零食店的生意模型,对加盟商而言“并不友好”。
首先是一线品牌的替换问题。品牌方零食很忙最开始为了吸引顾客,特意把一线品牌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价格卖得也比任何平台都便宜,比如,农夫山泉一直就卖一块二。
上述人士指出,“这个问题有他的两面性,确实吸引来了很多消费者,但在厂家及供应商处就埋下了深深的隐患——如果厂家涨价怎么办,零食很忙确实下架过很多的一线品牌。背后的逻辑就是零食店和很多的一线品牌商业模式背道而驰——一线品牌追求的是产品的溢价能力,而零食很忙做的也是缩短供应链,给客户带来超高的性价比,而单一的量体在整体大盘面前就会显现的微不足道了。”
其次,价格的根深蒂固。“很多产品只要进入了零食店,消费者就会给产品贴上标签,这给厂家的压力就会特别大。别的平台也会跟进或者继续压榨厂家。最后,只能参与到价格战的恶性竞争中去。最终,厂家可能就是大家不一起玩了。从最初的只要买什么就想到零食很忙,到慢慢的买不到了。其实,零小忙的贴牌也是在做这个替补的工作。零食很忙涨价的情况不多,哪怕是涨价也要做市场上最晚的那个。从某种侧面,反馈的也是一种文化的不自信。”
伴随着对其商业模式的质疑声,不少连锁品牌的闭店潮,也开始在业内悄然发生。
例如,以立志成为中国式“唐吉诃德”的Boom Boom Mart繁荣集市为例,其在成立第一年时间就开店超20家,营业额突破1.5亿元,大有向好之势,然而在2022年就因卷入与供应商的合同纠纷诉讼而不得不停顿,申请破产。与此同时,曾经将临期食品作为主流的好特卖HotMaxx、嗨特购HitGoo等也在寻求转型。
据一位西南地区零售行业从业者透露,在重庆,一家,模仿“零食很忙”的本地品牌叫“嘴上零食”,高峰时期200多家店,现在店面倒闭快30%了,并且还在不断关店。
同时,传统零食赛道的头部品牌们,跨界布局速度也明显放慢。目前,零食顽家在武汉仅开出两家门店,虽然完成了从发布上线到线上首店再到拓展布局,实现“从0到1”,但也难言效率。同时,三只松鼠至今仍未对零食店模式进行深一步布局。
就连赵一鸣零食店的老板王然都坦言,“现在同行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我们又在找寻新的风口。”
然而,赛道逐渐退热的当下,是加盟商们正在扛着增长和利润压力。一个例子是,根据公司投资交流纪要显示,零食很忙2000多家门店中,直营门店仅有3家。对于品牌商而言,最差不过“寻找新的风口”;但对于加盟商而言,可能赔上的是全部身家。
从未来长远发展趋势来看,休闲零食行业是一个万亿级规模的大市场,有市场规模,有足够大的市场容量,而且还有着核心消费人群及泛消费人群的支撑。但行业更新迭代会加快,对休闲零食集合店加盟商的经营者以及创业者来说,开店依然面临诸多风险。
“要么没有客流,穷死;要么成本太高,亏死”的零食店生存窘境,短期内似乎并不容易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