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中国空间站将形成T字构型组合体,“天宫”空间站在轨建造收官在即,中国航天强国之路将踏上怎样的“新征程”?

10月31日15点37分,在巨大的轰鸣声中,搭载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拔地而起,直冲云霄。飞行约8分钟后,梦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按照计划,梦天实验舱将在北京时间11月1日凌晨四点半左右,与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依然采取与问天实验舱相似的半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方式,在发射入轨后首先进行中继天线、太阳能帆板的展开,随后进入快速交会对接程序。


(相关资料图)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总工程师汪赛进介绍,与问天实验舱不同的是,梦天实验舱发射前就做了180度掉头,转、倒、飞,然后等它与空间站组合体实施交会对接后,再实施转位工作。

此时,太空中的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经过调相控制,形成了L构型组合体,在轨等待梦天实验舱的到来。等梦天实验舱完成转位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就将进驻梦天实验舱,中国空间站也将正式完成T字构型组合体的设置。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苟秉宸在文昌发射场目睹了“梦天”发射的全过程。苟秉宸教授兴奋地说,梦天舱在太空转位完成之后,实际就意味着中国空间站一期建造工程基本完成了。

苟教授同时也是一名载人航天工业设计专家,针对三个舱体的功能,他这样介绍,如果从指挥控制角度讲,天和核心舱是老大,而梦天实验舱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功能定位,问天实验舱居于两者中间;但如果从实验角度来讲,梦天实验舱就是老大,是非常纯粹的实验“梦工厂”,天和核心舱的实验比重占比很小,问天实验舱同样介于两者之间,它一半是实验机柜,另外一半包括了生活区和一些控制备份功能。

随着梦天实验舱完成T字构型对接,中国空间站形成了三舱组合体的飞行状态,由此转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很快就将实现不间断有人驻留的状态。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透露,我国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后,初步计划是每年发射两艘载人飞船和两艘货运飞船。

按照计划,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将于年底前发射,搭乘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三名航天员,将首次在空间站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进行在轨乘组轮换,两个乘组的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轨驻留5-10天,实现空间站不间断有人驻留。

届时,中国空间站将形成一个由三个舱段、2艘载人飞船和1艘货运飞船的最大构型组合体,总质量近100吨。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期间,将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其中,神舟十五号乘组将计划实施数次出舱活动任务,并对三舱三船进行运行管理和维护。

为进一步提升工程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我国还将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舱均可实现重复使用,其中,新一代载人飞船可搭载7名航天员,载荷能力也将大幅提高。

苟秉宸介绍,目前这个T字型空间站基本可满足中国航天员和中国科学家在太空进行实验的需求,但实际上“天宫”的定位是面向全世界开放,为此,中国已经在构建阶段在节点舱的前向留下了一个对接口,未来这个对接口如果再对接一个核心舱,核心舱再对接两个实验舱,使用空间就从现在的100吨翻倍到200吨,有效实验空间将大大增加,足以迎接外国航天员的到来和开展各项国际合作。届时这个构型就演变成了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干”字型,很有寓意。

(看看新闻Knews编辑 黄艳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