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2家上市公司被锁定强制退市。3月17日,深交所发布公告,决定对*ST科林、*ST金洲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其中,*ST科林将于3月27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次日摘牌;*ST金洲将在3月17日后15个交易日内摘牌。
在此之前,*ST凯乐触发面值退市,于2月15日摘牌,为今年首家强制退市公司。
(资料图片)
财务类退市最常见
“此前A股面临上市公司‘退市难’。一个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应当有畅通的生态循环、完善的退市制度,使符合上市条件的优质企业能够进入市场进行融资和交易,不具备上市条件的公司及时退出,从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中国银河研究院策略分析师、团队负责人杨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进入2022年年报披露季,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浮出水面,记者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整理,截至3月18日(以公告日为准),已有50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219条强制退市的风险提示公告。
这其中,*ST凯乐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触及交易类退市情形,成为今年首只“1元退市股”;*ST科林、*ST金洲则分别触及财务类退市标准、“1元退市”标准已被终止上市并择日摘牌;*ST荣华等2家公司触及“1元退市”标准,提前锁定退市;4家公司可能触及重大违法类退市情形;而其余公司绝大部分则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
“退市制度是市场化制度,其中财务指标是最核心的。因为证券市场基本功能是融资,财务指标不合格意味着公司已经丧失基本经营能力,不再会给投资者带来投资收益。”投服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刘春彦律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从财务类退市情形来看,触及该情形的公司大多面临2022年年报财务会计报告可能被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另外,部分公司预计2022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且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情形尚未消除,亦将面临退市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个别公司可能触发多个财务类退市标准,强制退市风险较大。如某*ST公司可能触及2022年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净资产为负、非标审计报告等三个退市标准。
杨超分析称,从往年情况来看,财务类退市也是上市公司退市的主要原因。2021年,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退市新规落地。财务类退市规定以2020年作为基准会计年度,若2020年达到财务类退市风险警示,2021年再次触及财务类退市警示,2022年开始就要被强制退市。未来,尤其在全面注册制实施的背景下,财务类退市将会常态化。
监管持续加强
今年以来,证券监管部门持续健全退市制度规则,加强退市制度执行力度,推动常态化退市,促进市场优胜劣汰。
今年1月份,沪深交易所发布《关于加强退市风险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强化退市风险揭示,适度增加退市风险揭示的披露频次;重点关注规避退市相关事项,督促退市风险公司董监高和负责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履职尽责。
“针对期望通过财务造假来达到‘保壳’目的的资本市场痼疾,监管部分通过财务指标和审计意见类型指标的交叉适用,降低了企业操纵空间。”华鑫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严凯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刘春彦认为,全面注册制下,原来“壳”资源的价值会下降,原来炒“壳”的现象会被遏制,真正有价值的股票会被投资者认可,有利于发挥证券市场融资等资源配置功能。
杨超建议,全面注册制实施的背景下,健全常态化退市机制,首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化和引导“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对于创新力度不足的劣质企业,市盈率亦将每况愈下,触及财务退市指标时,由市场清退这些“僵尸股”。其次,监管机构要畅通强制退市、主动退市、并购重组、破产重整等多元退出渠道,促进上市公司优胜劣汰。最后,严格实施退市制度,强化退市监管,尤其是健全重大退市风险处置机制,实现市场正向循环,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