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据媒体报道,中国在光刻技术方面曾站在世界“第一方阵”,1965年研制出了65型接触式光刻机,1985年研制出的分步光刻机样机,当时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不超过7年,但此后,我国开始从国外购买光刻机。自20世纪90年代起,阿斯麦等国外企业却迅速崛起。
不难看出,中国光刻机行业所走的路,与汽车行业走过的路极为相似。虽然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起点较低,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台解放牌汽车直到1956年7月13日才下线,而且是一辆卡车。第一辆国产东风轿车,则到1958年5月12日才诞生。但是,中国汽车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并不缺少创新动力和奋斗激情,也自主研发了很多国产品牌,与世界汽车工业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
问题在于,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打开,消费需求的迅速扩大,相关职能部门、地方政府、汽车生产企业和投资者都变得不淡定了,纷纷把目光转向国际知名品牌,大力引进外资品牌、创办合资企业,而对国产品牌则很少关注,也没有政策支持。很快地,中国汽车市场就被国际知名品牌汽车完全占领了,以至于所有国产品牌汽车一年的销量还没有大众汽车一家在中国市场一年的销售量多。
直到高铁横空出世,成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一张名片,才让各方对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进入反思阶段,才认识到汽车工业发展中的问题,才开始对自主品牌有了新的认识,才逐步重视对自主品牌汽车的培育。可是,与国外汽车工业的差距,已经拉大了。要想在这个赛道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已经没有多大可能,甚至缩小差距的难度都很大。
真正让中国汽车人、中国企业、中国投资者和消费者看到希望的,是新能源汽车的诞生。这是一个新赛道,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可以实现超越的希望赛道。果不其然,经过中国企业和投资者,尤其是创业者的共同努力,中国在新能源汽车这个新赛道上,出现了超越的希望,也有望实现超越的目标。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国,连续8年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第一,今年一季度汽车出口夺得全球第一。这三个“全球第一”来之不易,标志着中国正在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稳步迈进。而新能源汽车无疑是中国汽车工业实现“换道超车”的最强动力,也是最好选择。
汽车工业发展的这条经验,也是教训,对今天的光刻机行业来说,是值得学习借鉴和总结反思的,是能够找到一些相同和相通的经验的。因为,光刻机行业也是在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断缩小的情况下,因为“偷懒”、“走捷径”、“图方便”,最终选择了引进技术和产品,以满足企业发展,包括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等方面的需要,而严重忽视自主创新、忽视在关键技术方面寻求突破造成的。就像前些年联想备受质疑一样,如果有企业不为眼前的利益所动,执着于在光刻技术方面的创新、突破、攻克,也许,一切的一切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被动,也不会在光刻技术方面被美国、日本、荷兰等“卡脖子”。
汽车工业痛定思痛,终于抓住了新能源汽车带来的巨大机遇,实现了“换道超车”,那么,光刻机行业是否也有这样的机会呢?显然,也是有新的赛道可以探索的,是有希望像汽车工业一样,实现“换道超车”的,那就是量子技术。在这个领域,中国已经进入世界“第一方阵”,有些方面还处于领先地位。因为,量子计算机对复杂数据的计算能力大大超过传统计算机的极限,这为“中国芯”换道超车提供了技术支持。
而从光刻技术来看,最大的两个难点,也是“卡脖子”技术,一是光源,光刻机要求体积小、功率高、稳定性强的光源;二是镜片,为了让光线能够精确地照射到硅片上刻画出微小的图案,需要一系列高精度和高光滑度的镜片来聚焦和校准光线。而量子技术无疑能够为这些“卡脖子”技术的突破提供强有力的数据计算能力支撑,特别面对各种复杂数据,量子技术能够以最优的路径、最快的速度、最简便的方法,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有效提升芯片技术和产品的优良率。而光刻技术精度越高、难度越大,对数据计算技术的要求也会越高。如果中国能够在量子技术方面取得更大突破,能够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不仅对中国光刻机突破技术难关、解决“卡脖子”问题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还能对其他国家的光刻技术产生影响,亦即必须运用中国的量子技术,才能实现光刻技术的新的突破,从而形成相互制约,而不只是其他国家卡中国的“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