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3年度“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出炉,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黄守道位列其中。黄守道是湖南大学“岳麓学者领军岗位”特聘教授,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因一台公社里的废旧拖拉机,他与电机技术结缘;毕业十多年后重返校园潜心科研、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电气领域高层次人才。

图片来源:湖南大学

近日,潇湘晨报记者走进湖南大学,黄守道讲述了自己从风能到水电,从陆地到半空,将一生的精力都奉献在电气工程科技革命的故事。 

科研兴趣来源于一台废旧拖拉机

1962年,黄守道出生在湖南郴州。当他还是原资兴县渡头公社的一名乡村少年时,“我自己捣鼓,把坏了的拖拉机修好了。”一台废旧拖拉机用磁电机引发了他对电机技术的强烈兴趣。

1979年,黄守道考入湖南大学电机系,选择继续“和电机打交道”。1983年毕业后,黄守道被分配到湖南电机厂工作,在生产一线从事了10余年电机的研发工作。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湖南大学十分缺乏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学校也希望我们这些有工程经验的校友回来。”1995年,在与时任电气工程系党总支书记罗文钦教授和电机系教研室主任赖烈恩教授交流沟通后,黄守道回到湖南大学任教。

从教以来,黄守道历任电气工程系电机教研室主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 

研制风力发电机,经受住超强台风考验

大力开发以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战略是我国长期重要的能源战略。20世纪初,我国风电机组进口产品占比超过77%,产业如何突围成为摆在我国风电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难题。

黄守道瞄准了风力发电的技术前沿,联合企业组建产学研团队。他带领团队,历经十多年艰苦攻关,发明大型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强振动抑制、低风速启动、宽风域高效运行关键技术,在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应用,研制出2~6.7MW系列化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

2010年研制出5MW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成为当时国内海上单机容量最大的风力发电机,并在之后的运行中经受了尼伯特、莫兰蒂等多次超强台风的极限考验。

黄守道介绍,5MW海上风力发电机的风轮扫风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接近1.5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额定功率运行时转动一圈可发电3.6度,单台机组每年可输出1048.5万度清洁电能,能满足3361个家庭一年的正常用电。

当下,我国风力发电机大型化的脚步没有停歇,黄守道带领团队正在主持承担“20兆瓦级海上新型风力发电实现机理及关键技术”、“风电机群服役全周期质量评估与调控技术研究”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技术攻关,进一步深入研发20MW级新型永磁风电机组,在国家“双碳”战略的宏伟蓝图下助力海上风电走向深蓝。

2022年,他作为实验室主任,主持“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重组工作。实验室于2023年顺利通过重组评审,成为目前风电领域唯一的全国重点实验室。

教师任何时候都要以学生的事为优先

2008年,黄守道曾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丹麦奥尔堡大学进修。“他们对本科生的培养教学方法叫做‘每个学生都带着问题来学习’”。在回国后对本科生的培养教学中,他也积极倡导这一点。

黄守道认为: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过程中都需要工程的背景,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对于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培养,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家、企业科研项目。

“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要以学生的事优先。”黄守道十分重视学生的学术,论文甚至会逐字逐句检查、斟酌。他的学生廖武于2016年博士毕业,现在是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副教授,他回忆:“我读博期间投了一篇英文SCI论文,黄老师大概花了一周的时间帮我逐字逐句修改。就因为帮我改论文,他错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一个项目的申报。”

在教学中,黄守道为每位学生根据研究方向及工程领域来设置课程计划与实验设计,让学生经过实践项目的锤炼,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毕业生后在各自岗位上表现优异。任教湖南大学以来,他一直坚持在一线承担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工作,获2018年湖南省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2019年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逢年过节,来自祖国各地的贺卡和祝福向黄守道涌来,他说:“看到这些孩子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又干出一番成绩,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是我最感欣慰的事”。 

潇湘晨报记者骆一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