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期,随着军训的开展,有学生在网上抱怨自己学校的军训课目比较单一。原来,一些地方的军训内容和模式相对滞后陈旧,仅限于整内务、站军姿、走队列这些基础性的训练,给学生留下死板、单调、模式化、走过场的印象。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参训热情,使他们对军训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同时也影响了军训的综合效益。有学生吐槽道,“高中这样训,到了大学还这样训,这就缺点意思了!”
毋庸置疑,开展军训的意义是重大的。军训不仅是青少年锻炼身体、磨练意志的一门必修课,也是国家培养人才、为军队培养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的重要途经。当前,我国国家安全涉及的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宽广复杂,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是前所未有的严峻。境内外敌对势力把青少年作为渗透腐蚀的重点对象,企图拉拢一群人、争夺一批人、影响一代人。而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正值人生中的“拔节孕穗期”,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尚未成熟,容易被假象迷惑,是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的时候。因此,有效地开展军训活动,是一个向青少年肌体注入活力的过程,也是往其头脑中输入责任和担当意识的过程,对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激发广大青年参军报国热情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当然,军训搞得好不好,学生最有发言权。时代在发展,教育在变化,军训的内容和形式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需要及时同受训群体的需求相匹配、同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变化相契合。如何让军训富有成效,让学生们不是被动地完成训练任务,而是主动参与,激发其积极性,这是军地相关部门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我们也看到,为了让军训更加富有军味、战味、兵味,许多学校作出诸多新鲜尝试。在军训课目上,紧跟国际形势变化和军事实践发展,将训练课目从队列训练拓展到轻武器使用、军事理论学习、部队参观见学等方面。部分高校还探索搭建对口专业战术平台,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口专业训练,激发了学生学习国防军事知识的热情。比如对医学专业的学生组织战场救护方面的训练,对通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组织电子对抗和战时通信的训练,对生物和化学专业的学生组织防生化袭击方面的训练等。有的还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军训,突破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有效解决了因场地、器材等因素制约而无法组织军训课目的问题。
无人机模拟轰炸、真人CS对抗……近日,广西一高校开展新生军训,操场变“战场”,“战斗”氛围瞬间拉满,让不少网友直呼“这简直是军训界的天花板”。当军训课目不再局限于站军姿、齐步走、踢正步,而是向实战化、实用性靠拢,自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大大提高他们的参训热情。
需要注意的是,在创新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否定整内务、站军姿、走队列的“老三样”,毕竟基础训练是锤炼意志作风的必备课目。此外,也要谨防军训可能产生娱乐化等不良倾向,不能过度强调灵活组训、改革创新,就抛开大纲,偏训漏训。要知道,“军”和“训”两个字,鲜明地体现了这项活动的特殊性和严肃性。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军训于每个青年学子而言,是一次直接与国防和军队产生交集的重要窗口和机会。军训不只是新学期的起点,也是锻炼自我、挑战自我的新开始,更是一次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通过系列活动,增强体魄、磨砺意志、锤炼作风,厚植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和增强他们的国防意识,这才是开展军训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