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指农历10、11、12月,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

冬季天寒地冻、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一派萧条零落的景象,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养精蓄锐,以待来年春响。《史记》云:“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冬季养生之理即避寒就温,敛阳护阴。贵在养藏,养肾。因此,人们自然要天人合一,顺天而行,既要借助自然之势,顺天而“藏”,也要发挥主动出击概念,借天而“补”,主动与被动相结合,达到养生保健、预防疾病及延年益寿的目的。

冬季养生要点:

1、起居养生

宜早睡晚起:《素问四季调神大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圻,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季养生应顺自然界闭藏之规律,避寒就温,敛阳护阴,贵在养藏。早睡可养人体阳气,晚起能养人体阴气,但晚起并不是赖床不起,而是随太阳升起时间为度。

宜避寒保暖:冬季气候寒冷,需要注意保暖,穿靴戴帽防止人体热量散失。阳光充足的时候多到户外晒太阳,常晒太阳可以起到壮阳气,温经通络的作用。中医十分重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认为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特别在“冬季”,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的状态,人体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晒太阳,更能起到温经壮阳的作用。

2、运动调养

以静态运动为主,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不适合太过激烈运动。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避免大汗淋漓而使阳气外泄。

3、情志养生

宁静为本:冬季人体代谢进入相对缓慢时期,故养生要注重“藏”。精神上做到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力求其静,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安宁,避免烦扰生气,使得体内阳气得以潜藏。

4、冬令进补

俗话说:“冬令进补,春来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人体阳气潜藏,阴精固守,是蓄积能量的阶段,也是进补的好时节。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时脏对应”的理论,冬季属肾,肾主藏精而为生命之元,故冬月为四季进补最佳时令,通过冬令进补—特别在补肾,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适当进补不仅能提高机体抵抗力,还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储存体内,待来年开春阳气升发。

冬令膳食原则应适当食用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食物,以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如桂圆、枸杞、栗子、核桃、羊肉、牛肉、乌骨鸡等,还可多吃补肾食物,如腰果、山药、芡实、核桃等,黑色食物也可多食,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紫米、蓝莓、桑葚等。

冬令进补还可以“药膳”来进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一般民众想自行进补需要注意一下几点事项:

(1)辨证施补,虚则补之:中医讲究辨证施膳,进补需视每个人的体质、年龄、生活环境、四季变化等因素依不同的药材配方进行调理。一般药膳大致可分为“温补”、“平补”和“清补”(凉补),体质虚寒适合温补,不虚则平补,燥热则清补。如未能自己分别出是什么体质,以平补为佳。

(2)进补禁忌及注意事项:

忌不正确的进补方式,越补越糟。

忌感冒、发炎时进补,如感冒、喉咙痛、发烧、严重咳嗽、外伤等。

有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之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等或患有哮喘、肝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痛风等人士,建议在医师指导下进补,以免不正确的进补,诱发疾病的发作。

有胃肠道溃疡、胃肠胀气、消化不良、痔疮等或口舌干燥、心烦急躁、皮肤瘙痒、便秘等上火反应的人士,需要调整进补方式,不可过度。

孕妇及生理期间,进补也该谨慎评估或避免过度进补。

(3)什么人适合冬令进补

身体虚弱者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者可依据不同需求予以适当进补。

年幼或年迈体弱者,通过在冬季,食欲量大,相对营养吸收好,正是增强或改善体质的好时机。

预防疾病:一些易在春夏发作的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可在冬季适当的进补,以改善来年疾病的发作情况。

其他:冬令进补是一种药食调理方式,若是身体有特别需要调养者,还是要咨询中医师或专业医疗人员意见,不盲目使用来路不明偏方,在依其体质予以不同的调养方式,如此才能发挥冬令进补最大效能。

(4)冬令“引补”以开路

针对冬令进补,药补需针对个人的体质辨别选用,最好先“引补”,调理脾胃为之后的进补提供更佳吸收消化的条件。引补可选用黄芪、党参、莲子、茯苓、山药、芡实等药食同源食材煮粥或炖排骨汤,以补益脾胃,提高脾胃功能,增强进补疗效。

“吃”是一种乐趣,如果能掌握冬令进补的关键,更能在冬季养生发挥一定作用。食补和药补皆有益,秉持“多样少量”、“均衡饮食”、“平补为主,温补为辅”,“多食当季蔬果”,则在冬季能养出好体质。

如果不想在家费力烹饪?又想享受药膳之美味,

那就来同仁堂粹和药膳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