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分钟,智能化龙门吊的吊臂将重卡上的煤炭集装箱实现空重换装,整个装卸过程看不见有煤渣粉尘散落;五分钟,司机在充换电站用手机扫码,新能源重卡便实现自动化换电,282度电可供车辆续航140公里;4.7公里长的气悬浮传送带,建成后将连接纳汇煤矿到万利陆港,煤炭直达陆港,代替车辆短倒……

万利新能源数字陆港里,正在充换电站进行换电的重卡。人民网记者 赵梦月摄


(资料图片)

位于鄂尔多斯市的新能源数字陆港智慧物流项目,将燃油重卡替换为新能源重卡,同时将传统的散装运输方式转变为集装箱运输,避免了车辆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让煤炭运输更加环保、高效、节能、智能。

新能源重卡采用集装箱运输。人民网记者 赵梦月摄

作为产煤大市,2022年鄂尔多斯市产煤8.4亿吨、占全国的1/5,以一市之力解决了全国25个省(区市)的燃煤之急,以一市之力温暖千座城、点亮万家灯。然而,高能耗、高碳排放产业的发展空间日益受限,绿色转型成为摆在鄂尔多斯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鄂尔多斯市抢抓“双碳”战略机遇,把新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以能源结构转型引领带动产业结构转型、经济结构转型,全力打造“风光氢储车”五大产业集群,为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开辟新路径。

伊金霍洛旗天骄绿能50万千瓦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人民网 孟佳澍摄

在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巴日图塔村,阳光照耀下,光伏发电板铺就的“海洋”,让原先的4.2万亩采煤沉陷区焕发光彩。

这就是天骄绿能50万千瓦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内蒙古圣圆能源集团伊政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峰介绍,项目将采煤沉陷区土地进行高标准生态修复,在生态修复完成后实施“光伏+”项目,配套发展农业观光、特色果蔬等旅游产业。建设装机容量为50万千瓦的光伏电站,年均发电量约9亿千瓦时。

光伏板下种植的蛋白桑。受访者供图

据悉,“十四五”期间,伊金霍洛旗将以光伏项目为试点示范,试点先行、全面铺开,规划建设600万千瓦“绿色矿山+新能源+现代农牧业融合发展基地”,推动产业布局由“地下”转为“地上”,推动产业结构由“黑色”变为“绿色”,推动地貌形态由“沉陷区”变为“风景区”,力争将伊金霍洛旗打造成全国生态修复示范区和全国智能光伏产业示范区,引领支撑当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同在伊金霍洛旗,鄂尔多斯市携手远景集团首创零碳产业园于2022年4月建成投产。园区打造零碳产业园创新体系,主要包括新型电力系统、基于国际标准的零碳数字操作系统和绿色新工业集群,为践行“双碳”提供样板。

“我们做到了100%的零碳能源供应,其中园区内实现80%且稳定的零碳能源直供,但风、光发电存在波动性,园区通过与电网的合作可保证100%的绿电供应。”远景北方科技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开发经理菅梦宇介绍。

菅梦宇介绍零碳产业园规划布局。人民网记者 赵梦月摄

目前,园区建立运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风光氢储车”绿色产业集群,紧抓快上了一批技术领先、集聚能力强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项目——北方地区产能最大的远景动力电池工厂正式投产,全国单体最大的隆基单晶切片厂房成功封顶,全区首套氢燃料电池电堆正式下线,中成榆光伏全产业链一期项目点火运行,华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上汽红岩新能源重卡、捷氢燃料电池厂房顺利落成,初步形成储能、光伏、氢能、新能源汽车四条产业链。

鄂尔多斯市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氢燃料电池。人民网记者 赵梦月摄

氢能是一种绿色、高效的二次能源,而且来源丰富,正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零碳产业园里,鄂尔多斯市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承接着氢能燃料电池电堆和氢能商用车动力系统集成的生产。该生产线不仅是西北首条,同时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石墨板电池电堆及系统生产基地,它配备了全国智能化程度最高、设备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产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鸿途H240系统是我们去年4月8号发布的新品,是全球功率最大、效率最高的氢能动力系统,额定功率240千瓦,满足重卡等重载车辆功率需求,主要应用在矿车、大型船舶、轨道交通等领域。”鄂尔多斯市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罗伟介绍。

氢能重卡以氢为主要能量,氢气输入到燃料电池中,“吃”的是氢,“排”的是水。“原则上来讲,氢能汽车排放出来的水,都可以饮用,真正做到了零排放、零污染。”罗伟说。

如何高效制备绿氢?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内,一台代表着国内最高制氢水平的机器给出了答案。

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的工程师陈浩庭讲到,“我们的清华先进电解水制氢装备,可以代表国内最先进的电解水制氢水平。采用碱性电解水槽,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氢气纯度达到99.99999%,生产一立方氢气的成本为0.6元。”

同时,据介绍,鄂尔多斯把清华大学的魏飞老师团队二氧化碳加氢制绿色芳烃引入到准格尔旗久泰集团,项目已于2022年6月5日正式开工,建设规模为1万吨/年。该项目通过风力、光伏等发电方式产生绿电,通过利用电解水制氢设备来产生绿氢,将绿氢同化工生产中产生的高浓度二氧化碳反应来制取芳香烃。该项目主产品为均四甲苯,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市场上每吨价格达到了8000元左右。

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内的制氢设备。人民网记者 赵梦月摄

在“双碳”背景下,2021年9月7日,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学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自治区首个双碳研究机构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揭牌成立。成立伊始,已与北京大学签署协议共建“北大—鄂尔多斯碳中和联合实验室”,与清华大学欧阳明高院士团队共建鄂尔多斯新能源产业创新中心,为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锦囊”。

以碳中和研究院为平台,鄂尔多斯市将推动成果转化,为低碳发展赋能,构建推动构建低碳绿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新一轮能源革命扑面而来,鄂尔多斯的能源转型按下“快进键”,2022年实施新能源项目726万千瓦,是“十三五”时期新能源项目规模的4倍还多,到“十四五”末,新能源装机将超过50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重超过50%。“风光氢储车”五大产业头部企业纷至沓来、布局鄂尔多斯,鄂尔多斯将形成产业最聚集、产业链条最完整、产业集群规模最大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