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多增868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1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316亿元。

此外,中国中小企业协会11日发布数据显示,随着扩内需、减税费、促民企、活资本等一系列经济稳增长政策出台实施,8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连续第三个月上升。中小企业加快恢复,预期明显向好。

在全球经济复苏放缓的背景下,各部门协同发力,宏观政策组合拳效应强势绽放,金融数据稳健回温,显示出我国经济的韧性。然而,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也对我国带来了诸多挑战。首先,发达经济体的快速加息累积效应逐步显现,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减弱,其次,中小企业在面对一些黑天鹅事件时,更容易受到不利冲击,面临融资渠道缺乏和脆弱的情况,破解“敢贷、愿贷、能贷、会贷”命题,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是相关金融机构面临重要问题。

平安普惠担保作为陆金所旗下小微融资服务机构,在宏观政策指引下,聚焦小微韧性恢复,练好服务小微企业的“硬功夫”,精准定位,助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积极布局AI,科技加持助力小微

未来,数字化要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其中一点就是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让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平安普惠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金融服务面临的命题,就是要在保持便利性的同时,用技术去突破服务深度。随着科技发展尤其是AI大模型的突破,平安普惠将继续秉承“大胆创新,谨慎应用”的负责任科技态度,探索AI在普惠金融领域更多更深入的应用,推动小微金融服务质效提升。

通过人工智能应用,平安普惠不断升级小微信贷服务体验。首先是优化线上贷款流程,从服务态度、效率等方面入手,让线上服务更智能,给客户提供更好的贷款体验;其次是加强线上和线下联动,为更多的客户群体提供更温暖、更人性化的服务。

在平安普惠陆慧融APP上,客户只需通过人机对话输入基本信息和需求,就可以快速匹配最适合自己的贷款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客户可以随时与平安普惠的智能客服“小惠”进行交互,“小惠”会根据客户的情况和问题给出详细的解答和建议。如果客户对初步评估结果不满意,“小惠”还会引导客户进行“信用加油”,即通过追加提供企业资质信息、个人保单、个人车辆信息、拟抵押房产信息等方式来提升信用额度和降低费率。

除了提升服务质效外,平安普惠还通过人工智能赋能风控,破解小微融资结构失衡的难题。平安普惠在超过17年完整信贷周期数据基础上开发的“人+企”立体智能风控模型,建立前沿的大数据分析和AI技术,将小微企业主个人信用、企业的多种信息维度纳入模型,每个借款人包含7000多个预测变量、1063个关键变量。平安普惠全国各地的咨询顾问收集当地市场的第一手资料,向风控模型导入区域数据,为各地区小微企业主量身定制风险管理策略,帮助全面挖掘小微信用价值。

落实消保战略,全面保障小微服务

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金融市场的复杂度和监管难度上升,金融服务不仅是融资需求,也包括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秉持“金融为民”初心,平安普惠构建了行之有效的多元化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

平安普惠通过落实“五大措施”工程,将消费者权益保护全面纳入公司治理、企业文化建设和经营发展战略。在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机制保障、考核保障、系统保障的助推下,平安普惠将消保管理建设制度化、数字化、智能化,守护消保为民“品牌暖色”。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普惠广东、深圳、江苏、上海、山东、重庆、广西、海南等地分公司还积极联合地方同业、银行等成立专项消保小组,相互联动,全员坚定履行“多条腿”的管控策略,对于消费者举报的超范围经营、骗取钱财、侵犯信息安全等黑产组织,通过前线挖掘,场景甄别,推动调解、举报、报案等不同程度的方法举措,及时向地方公安、工商、市场监督部门等司法监管部门举报,坚持当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第一责任人。

平安普惠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体系构建,做出了积极努力,在不断完善的制度安排、健全的工作机制下,搭建起了稳固的消费者权益保障体系。这一体系覆盖面广、保障到位、执行有力,为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提升金融消费者权益保障效果方面,平安普惠特别注重加强公众金融知识教育,以多种渠道和形式进行消费者宣传教育,使其了解金融黑产套路和危害,增强金融安全意识。截至目前,平安普惠已在全国各地开展了187场消保宣教活动,超过80%的活动联合了监管、公安反诈中心、消协以及媒体等权威第三方进行。

通过这些活动,平安普惠向消费者传递了正确的金融知识,提高了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展望未来,平安普惠将继续坚守消费者权益保障的初心,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为每一位金融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贴心的服务。

扩大担保比例,模式赋能履责于行

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任务。平安普惠采用的100%融担模式,在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下发挥金融属性,打通融资渠道,为小微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持。根据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陆金所控股持续推进旗下融担公司(平安普惠担保)100%增信的业务模式,与银行进行“银担合作”,不断提升担保比例,减少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顾虑,助力合作银行“愿贷、敢贷”,扩大小微融资的覆盖面。

这一创新模式改变了传统小微企业融资方式,实现了融资需求与金融资源更加精准地匹配。对于银行来说,这种模式可以破除与小微企业之间的隐性壁垒,提高融资效率。对于平台来说,新业务模式夯实担保责任,获得广大合作银行的认同。2023年2季度,平安普惠担保赋能新增贷款的风险承担比例由去年同期的21.7%上升到39.2%,目前已与中国超过91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作为资金增信合作伙伴,其中许多已合作超过3年。

融资担保模式成功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这种模式的推广和普及,不仅有利于改善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也将为整个金融行业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借鉴。

打通服务筋脉,降本增效韧性发展

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过程中,平安普惠始终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关注风险管理与成本控制,努力实现降本增效。

随着金融需求越来越多元化,金融服务需要更加智能和精准。平安普惠随着小微企业主的多样化需求推出相应产品与服务,以数字化科技手段和商业可持续方式服务小微企业主和实体经济发展。

与传统线上贷款产品不同,中小微企业信贷推广需兼顾地推团队规模与服务覆盖,以及线上风控效率,以实现降本增效。中小微企业由于经营波动大、缺乏抵押物、资产信息不全、单户金融小且经营分散等问题,加上疫情冲击,不少企业经营停摆,产业链各环节成本上升,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加突出。在多年的经验积累中,平安普惠通过创新商业模式为小微融资寻找最优解,初期立足线下模式,拥有强大的团队与经验。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平安普惠推动线上流程进化,形成独特的“AI+O2O”业务模型,结合大数据微表情、远程视频面谈等技术,配合线下精英化团队实现全面覆盖中小企业融资贷款需求,建立了多元化立体服务模式。

未来,随着多项利好政策落地,中小微企业对“金九银十”预期明显改善,平安普惠也将持续发力,进一步助力小微坚韧破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