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兵家必争之地的春节档,任何形式和力度的投入都是不为过的,更何况从 这些年来看,你不投入人家必然会争取到宝贵的场次,甚至头部影片也要过五关斩六将。

伴随着虎年春节档影片发行通知陆陆续续的公布,今年春节档竞争开始进入到最终的冲刺摊牌阶段。今年春节档相对最近几年略早了一些,预售同样维持了近两年延迟至10天左右的趋势,使得虎年春节档在大格局方面不会有严重的变化。

从重点档期头部影片数量增多开始,无论是高层相互之间的接洽还是地网发行的密切沟通,都使得在场次争夺方面的价码水涨船高,过往就已经有说法表示“没有一个亿,别玩春节档”,今年的情况同样是错综复杂的。

由于春节档的特殊性和独特性,使得所有上游公司都对其格外重视,也舍得对其“一掷千金”,那么今年春节档还会有土豪怒砸重金来争取场次吗?

多方共赢&体现实力&拉近关系,重金包裹下的春节档

在电影市场改革的初期,受到产能等方面的限制,内地电影市场是很难提供足够多的优质头部影片,数量少的好处是,大家可以把优质档期分配的很均匀,即便如此在2011年的贺岁档,《龙门飞甲》和《金陵十三钗》同时在12月15日上映也让双方面一度吵得不可开交。

近些年在重点档期往往要挤进六七部重点影片,像春节档也从一两部头部影片打天下演变到今年的五部头部影片加三部各具特色的动画片,这无疑给院线终端和亿万影迷更多选择的机会,而且由于我们的市场容量足够大,也使得在观众方面是不必担心届时找不到适合的场次和时间。

从发行方角度,特别是地网发行和影城方面来看,春节档毫无疑问会成为这一年良好合作关系的开端。当然这些仅靠平日的打卡拜访走动是不足的,逢年过节去亲戚家串门都得拎大包小裹呢,因此砸下重金来争取场次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举措。

同时从相关管理部门的角度来看,由于这些资金大体上会转化成为票房,如果从最终体现的数字上对于大年初一有一定的增益效果,毫无疑问这会是大家乐于见到的,毕竟通过银幕的增长所要最终体现的是每一年这一天最终票房的体现。

另外在宣发角度也需要提供足够多的活动场次和影票来添补空白,毕竟在平日里便会需要一定数量的影迷来营造口碑效益,只不过这些活动对于影片的口碑扩散有助力作用一直有争议,即便如此在大年初一多个观影团的活动也热热闹闹、熙熙攘攘,还是会满足一部分影迷的需求。

从此来看,春节档无论是出于面子还是行业自身的需要,在春节档砸下重金来争取场次还是有一定的基础和必要的,而且对于很多新入局的影视公司来说,仅握有优质项目是不够的,在这个阶段体现出自己的实力才能在未来漫长的发行工作中获得良好的声誉和合作机会。

头部依旧强势,谨慎&精准投入更有效果

十年的春节档,除了2015年和2020年之外,几乎每个春节档都会凸显1-2部绝对的头部影片,像去年的“唐探3”PK“李焕英”和2018年的“红海”逆袭“唐探2”都极为精彩,这些影片理论上并不会特别倚重对场次争夺,毕竟从舆情的累计和宣发的沉淀来看,首日斩获相当程度的排片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真正意义上的争夺大体上会体现到预期票房体量在5-20亿左右的影片,这些影片的排片率往往会徘徊在10-20%左右,上上下下2-3%通常会有三五千万的票房差距,换算成大概会有15000场的差别,这对于任何片方都是不想错过的,如果用一个相对划算的价格争取到一些场次,毫无疑问多多少少将有一定逆风翻盘的机会。

但是像2019年《流浪地球》从票房&排片率&票房占比均为第四,最终超级逆转成为档期票房冠军的情况又实在罕见,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当时影片的题材并不占绝对优势,演员除了吴京之外,也没有更强的吸引力,尽早布局和争取到一定的场次便显得尤其重要。

当然作为大年初一第一天,所有人都可以躺平赚钱的日子里面,似乎排片的意义并不特别重要,而且一旦有影片背后存在影投和院线影子,一些影城几乎很难留给其他影片可供操作的空间,像万达出品的《唐人街探案》系列影片,在旗下影城几乎达到了一统天下的排片指导。

当然即便如此,在春节档有投资背景的院线影城他们也不会做过渡的排片安排,除了对头部影片有一定的倾向之外,也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做一定调整和改变,毕竟现在即便是社区性的影城,也要面临着附近影城强烈的竞争,如果有盲目的排片往往会导致客源的流失,这些都是影城经理需要侧重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在春节档会显得格外重要。

正因如此,这种存在的差异化便会让相当一部分影城仍旧留有空间让影城经理和地网发行做洽谈,根据一部分从业者和发行人士透露,即便是自主排片权限最低的影城,大概率也会有5%左右场次的空间可供操作,毕竟每年利润丰厚的场次能够给予终端不错的营收,这可能是院线和终端相互之间的一种约定成俗的默契吧。

考虑到目前纯粹的个人影城(暨一部分完全由自主排片权的影城)数量和占比较小,尽管他们也是发行方极力在争取的目标,但这部分影城并不会对春节档整体格局产生绝对的影响和左右。

以今年的情况来看,《长津湖》依旧非常强势,春节档食物链顶端最多可以得到35%的空间,加上三个动画片雷打不动12-14%左右的空间,那么留给其他四部影片(暨《奇迹·笨小孩》《四海》《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狙击手》)的空间可能只有50%,对于发行方而言,如何通过地域差别、观众群体的大数据分析,将资金投入到更有效的区域,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兴力量融入,多因素耦合徒增变局

去年当《奇迹·笨小孩》宣布定档虎年春节之时,上狮作为一个全新面孔的发行方备受瞩目,以至于很多易烊千玺的粉丝在全网盘查这家新公司,一些高级粉丝对于一些简单的发行策略都略晓一二,毕竟他们中一部分影迷要在影片上映期间做好组织粉丝集体观影的活动。

其实春节档有新势力进入、有新玩家布局对于整个行业毫无疑问是令人振奋的,毕竟我们走过了由制片公司引领、由互联网公司提升、由数据公司牵头,再到一些资本的涌入,让内地电影市场在春节档显得格外的丰富多彩。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重视互联网和数据的公司,如果其背后有资本的诉求,他们往往更喜欢(也是最开始)做高价收割场次的工作,毕竟大部分的做内容的影视公司会笃信自己内容的优势,往往会忽视数据的重要。

但事态的发展方向往往不受个别“陈旧”的思想左右,不同管理部门对票补的限制和打压,春节档砸钱购买场次更多是片方和影城互利互惠的行为,很难干扰到正常的市场秩序,只不过会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协调每次所投递的费用多寡。

眼下瓶颈和矛盾问题在于,绝对好的资源影城更乐于排映相对稳妥的影片,纯粹只是为了增加占比的一些无效场次费用太高发行方会觉得不划算,费用不高对于影城又会觉得自己亏了。

再往前一些优质场次曾经最高标价过万,当然二三百人的IMAX(或一些巨幕)场次有较高的上座率会轻松突破万元,这笔买卖对于所有人是不亏的,但一些不那么优势的场次也敢喊出五千+的价格,可能多多少少会让发行方有一定的心理压力。

其实去年有了《唐人街探案3》的绝对头部,今年也有《长津湖之水门桥》这样的重磅作品,影城在大年初一是不愁观众塞满电影院的,这种影片的出现或多或少是对重金砸场的一种制约,毕竟大部分影城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合理排片获得丰厚且安全的利润。

同时只有十天的预售期,对于整个行业是显得非常紧促的,如果不是在之前将所有的可供协调的场次预计好,那么留给发行方和影城的时间其实已经不多了,同时近期阶段性的疫情反弹也让发行方疑虑重重,虽然几乎不大可能有大面积的影城停工情况发生,但相当一部分影城的停业也让今年春节档会产生更多的变数。

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会让过往那种一掷千金的现象有所减弱,只不过根据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发行策略,势必仍旧会有一些地区和影城能够享有高价场次的机会,不过这个情况或许会在未来进一步的淡化,发行方也会对此倾向更加理性的消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影情报处”(ID:dianyingqingbaochu),作者:吕世明,36氪经授权发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