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国家有可能掀起一场飓风。”这是美国著名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在半个世纪前提出的经典理论。

时至今日,蝴蝶效应带给我们的启示深刻如初——今天你随手丢弃的矿泉水瓶,可能是几百年后一个物种灭绝的诱因——看似微不足道的个人行为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

循环派 (Circular π) 联合创始人蔡罗娜深以为然。她说,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像是一种底层逻辑,而这层逻辑的讲述人正是循环派。


(资料图片)

循环派是一家围绕循环经济议题,向企业提供可持续传播战略和循环经济创新咨询的公司。成立一年半,循环派服务瑞安地产、TCL、Mars、ROEHL智能家居等多家企业探索循环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传播,主导《中国循环经济企业实践》白皮书撰写,联合成立了国内首个“低碳办公联盟”。

当政府机构、商界学界纷纷把目光投向这家初创企业时,蔡罗娜说,在循环经济的框架下,循环派为企业讲好了“对的故事”,企业再把“对的行动”传递给更多人。循环经济是一个闭环过程 (circular) ,和圆周率π一样充满无限的可能。

在谈论循环经济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与之相对的经济发展模式——线性经济。自工业革命以来,线性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这一模式在助力经济腾飞的同时,也是一条有去无回的单行道。开采、制造、使用、丢弃,对自然资源无止境地索取,再无止境地浪费,线性经济是一种不断将“资源”变成“垃圾”的线性过程。

“一次性”是线性经济最好的例证。1955年的《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张照片,一个美国家庭手捧一次性塑料制品,欢庆“即用即弃”生活方式的开启。60年过去,随着科技发展,工业化推进和消费主义渗透,一次性早已做到极致,无声无息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

需求超载、资源耗竭、气候生态问题频发……线性经济是房间里的大象。“忽略并不代表不存在。”蔡罗娜说,“任何改变都需要一个契机。”

对蔡罗娜而言,大学时的一节设计课无意中点亮了她做环保的念头。

彼时,蔡罗娜正在牛津大学攻读工程科学硕士,教授在课堂上展示了一次性奶茶杯从生产到废弃的轨迹。由于杯子的原材料是廉价的薄型塑料,缺乏高价值;消费者喝完奶茶后,杯体被污染,所以这种奶茶杯不属于可回收垃圾,结局大多是填埋处理。

“一只塑料杯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成千上万只塑料杯垃圾堆叠在一起,这种冲击是巨大的。我在想,处理奶茶杯有没有更好的解法?”蔡罗娜打趣地说,“寻找解决办法”是工科生的第六感,这一点同样是循环派着力循环经济的底层逻辑。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把经济活动组织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现在我们谈可持续发展、谈双碳,这些词在几年前对大众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但是渐渐地,我们看到新能源车代替了传统燃油车,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不断在工厂推行。现在循环派做循环经济也是一样的道理。我相信这关乎认知,循环经济在未来5-10年也会成为热门。”

英国促进循环经济的慈善机构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曾表示,能源转型和节省、有效使用能源仅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贡献55%,剩下的45%在于循环经济解决方案。蔡罗娜认为,循环经济对实现双碳目标非常重要,需要“徐徐图之”。

“谈到循环经济,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回收。”蔡罗娜说。化妆品空瓶、快递纸箱、家用电器、旧衣服、过期药品、厨余垃圾……回收正变得越来越垂直,链路更加完善。但循环经济不只是回收,回收实际上是能耗最高的一个环节。“这(回收)像是一种弥补措施,而怎样让资源一开始就‘不浪费’、‘少浪费’,将是未来的趋势。”

循环经济“减量化 (Reduce) 、再利用 (Reuse) 、再循环 (Recycle) ”——“3R”原则的重要性不是并列的,它们排列是有科学顺序的。减量化——属于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再利用——属于过程,旨在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再循环——属于输出端,旨在把废弃物再次资源化以减少最终处理量。

蔡罗娜介绍,循环经济像一种生态系统,非一个行业或一家企业能够独立促成,它所涉及的利益相关方环环相扣。“循环派所做的,是为不同企业提供循环经济下最适合的商业模式,从而培养起企业员工、消费者,乃至全社会的环保意识。”蔡罗娜补充道。

循环派的联合创始人总共有三位,但每一位都不是“正统”环保出身。蔡罗娜在回国后加入了小红书,积攒了互联网社区产品以及用户洞察的经验。另外两位分别是资深媒体人和前拳头游戏亚太区CEO。

“我们都对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循环经济感兴趣,所以循环派也许比其他环保组织更懂做内容,又比单纯的广告公司更懂可持续发展,在循环经济这个垂直领域更有洞察力和专业度,这是我们的优势。”蔡罗娜说。

2021年感恩节,循环派从办公场景出发,与瑞安办公、MSC咨询共同成立了国内首个“低碳办公联盟”。“大家可能觉得办公很枯燥,整个场景并不sexy,但是事实却是,办公场景最能影响员工,最能体现公司的价值。越来越多的人也因此认识了循环派。”

蔡罗娜愿意把环保、循环经济归于某种底层逻辑。“它(环保)与我们息息相关,是工作和生活中离不开的议题。好比说,我们最初会考虑,自己应该怎么发展;待稍有成绩后,我们会想怎样帮助别人。但这不仅仅关乎人类,我们做出的每一个决定实际上都与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她看来,循环派是将循环经济和环保作为最基本的底层逻辑融入企业的商业行为中,而非为企业“洗绿”。

企业如此,那普通人能够为循环经济做些什么呢?蔡罗娜说,循环派在为B端提供循环经济创新咨询和传播战略的同时,还在做面向行业社群的可持续传播。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活动名叫Circular Challenge(循环挑战)。“我们设置了5天打卡目标,第一天不用一次性餐具,第二天搭乘公共交通出门,第三天和朋友交换闲置物品……”活动有不到1,000人参与,最后500多人坚持了下来。蔡罗娜对结果很惊喜,她说,习惯之所以是习惯,因为改变是一件难事。

“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心态特别好。循环派并没有抱着‘一定要改变别人’的使命。因为当你不断向别人重申某个观点时,你就已经站在了他的对立面,并且是一种说教式的姿态。为企业做好内容,为社群做好活动,循环派就一定会慢慢影响更多人。”蔡罗娜将自己和循环派定位为循环经济的探索者、同行者。和公司一路走来的过程中,蔡罗娜大到外出跑BD、规划对接企业方案,小到编辑公众号文章、设计活动长图设计、做各种dirty work,她全部接手。“不学不行,逼自己在学习中快速成长”,她关于循环派的未来规划也逐渐变得清晰。

“未来一到三年,循环派会和所有初创公司一样,继续验证企业服务的市场接受度,不断调整。中期目标是做增长,让循环派找到平稳增长点。长期来看,循环派也许会探索别的商业模式,在企业服务之外,提供关于环保更加普世、更加专业的解决方案。”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环境与发展协调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从利用废物到减少废物的质的飞跃。蔡罗娜说,这将是经济社会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也必然是复杂且长久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参与。“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环保是一种底层逻辑,因为没有人是局外人。”

比如,餐厅的食物做得更好吃一些、份量更合适一些,浪费食物的人就会少一点;家具厂商的椅子做得更耐用一些,零件设计更模块化一些,在它出现故障的时候,消费者想到的是先去修理,而非“换个新的”;大众媒介对消费主义的宣传更少一些,人们会意识到商品的价值并不仅依靠价格决定,人与物之间的情感联结更加可贵。

蔡罗娜流露出了感性的一面。她说,自己在做循环派的几年间性格变化了很多。很难说是环保改变了她,还是我们所处的世界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当城市施行起垃圾分类,当一次性吸管被纸吸管代替,当新能源车与燃油车擦肩而过,当企业争先布局ESG转型,当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当“双碳”被提出,当夏天更热,当冬天更冷,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当那些看似遥远宏大的叙事真切发生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时,行动便显得迫切而必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