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圈最热闹的莫过于OpenAI公布的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GPT-4。
在YouTube上进行的Live Demo中,OpenAI的总裁和联合创始人Greg Brockman展示了GPT-4的真正实力——总结文章、写代码、报税、写诗……此外,GPT-4还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处理图像。也就是说,GPT-4能同时解析文本和图像,这也使它未来能够解释更复杂的信息。
(资料图)
外界反应正如傅盛所感慨的,“Chat GPT-4能力太恐怖了”,但随之而来还有兴奋,“这是整个世界生产力的变革,一个技术浪潮的来临”。
GPT-4比以往模型都要强大,也更具创造性和协作性,如创作歌曲,如生成图像,不过这些带有创造性的产物恰恰触动了互联网内容产业存在的根基—人的原创。前几天,网易旗下的小众社区LOFTER就因上线了AI绘图功能,而被平台创作者集体声讨,网易不得不选择道歉,平息众怒。
可是GPT-4的发布将再次掀起生成式AI的技术浪潮,AI又能否和内容平台共处呢?
GPT-4,进一步加持AI绘画
对比GPT-3.5,GPT-4升级相当惊艳。同样的测试,GPT-4的SAT分数增加了150分,现在能拿到1600分中的1410分,而在模拟律师考试中,GPT-4的分数在应试者的前10%左右,GPT-3.5的得分则在倒数10%左右。
能够处理图像更是一种技术飞跃,以前ChatGPT只能处理文本,现在GPT-4已经开始接受图像作为输入介质。
具有更强大的创造性、更长的上下文处理能力以及图像输入的支持,这自然给基于这一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进行不同领域、行业创新的开发者提供了更强的技术支撑。其中包括AI 绘画,早在Chat GPT还未给互联网带来如此巨大的冲击前,AI绘画其实已经通过超高的生成效率,向外界展示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变革性,而AI绘画的热潮也和OpenAI有关。
2021年,OpenAI的美国人工智能实验室发布了名为DALL-E的AI绘画系统,虽然作画水平一般,但对比之前,DALL-E拥有了一个关键性能力:按照文字输入指令进行创作。去年4月,OpenAI又发布文本生成图像模型DALL-E 2代,AI绘画工具Midjourney同时开放内测。
DALL-E就是基于OpenAI的前代GPT-3创造的,ChatGPT则是GPT3.5,如今GPT-4已经发布,不少公司打算要将GPT-4结合到他们的产品中,而这对DALL-E、ChatGPT等产品来讲,同样意味着新的升级,可以应对更复杂的任务或场景。
不只是技术上,GPT-4的优异表现将再次把互联网对生成式AI的热情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这也给AI绘画、AI视频等内容生产新模式带来资本、研发、推广等各个方面的便利。以AI绘画为例,去年海外AI绘画相关的初创公司频频获得大额融资,今年开始蔓延到国内创投圈,如2月份,Tiamat完成了近千万美元A轮融资,而近日北京澜舟科技宣布获得Pre-A+轮融资。
围绕AI绘画的开发和应用也在提速,其中既包括创业公司,也包括互联网大厂。像游戏公司,已经加紧对AI画图技术进行试验,试图快速将AI画图融入游戏开发管线之中,市场上则开始出现承接AI美术设计与生产制作的外包公司。
具体来看,网易就表现出对AI绘画的极大兴趣,这不单单是出于游戏业务的考虑,而是它手里恰恰拥有创造性的数据资源,可以帮助AI绘画工具进行训练,这比一个不会赚钱的产品更具发展潜力。但是网易忽略了LOFTER平台原创属性与AI绘画的天然冲突,这使得其陷入巨大的争议。
AI绘画能为LOFTER创造变现能力?
LOFTER成为国内同人内容创作社区,具有相当大的偶然性。
2014年,聚集了大量同人文化爱好者的博客FC2遭到屏蔽,当时国内最大的同人文库“36大院”也被整改,用户一时间找不到可以落脚的“家”。所以页面干净、限制较少的LOFTER便走入了她们的视野,而这和最开始网易将LOFTER定义为一款轻博客产品的初衷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巧的是,LOFTER的第二波用户也是被“送”来的。2017年微博新版本用户协议涉嫌霸王条款,一大批中小同人文创作者再次搬家,同样选择了小众的LOFTER。至此,LOFTER彻底成了二次元同人创作社区,而这也决定了该平台的内容生态是基于原创的原则。
生成式AI对于这样一个原创内容社区无异于“洪水猛兽”,网易不是不明白这一点,只是它不愿意再守着这样一个不会赚钱的LOFTER。
从2015年至今,网易一直在探索LOFTER的变现模式,但几乎毫无进展。2018年,LOFTER推出打赏机制,遭遇创作者一致反对;2019年,LOFTER举办“有点才华”大会,并提出“才华计划”扶持创作者,可惜声量有限;2020年的“抢先看”,创作者不仅不买账还捉摸着出逃其他平台。
无论是从内容属性还是从用户和创作者两端来看,目前互联网主流的变现模式在LOFTER几乎都是死路,然而AI绘画这一新型的内容生产模式以及其尚在探索中的商业模式,恰恰给了网易新的方向,又或者说,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机遇。
就在近日,据外媒报道,顶流AI绘画工具Midjourney 正在推出一本月刊杂志《Midjourney》,这本杂志订阅费用为每月4美元。
且不谈付费水平的问题,一旦内容平台推出的AI绘画功能能够成为创作者的辅助,又或者作为一种AI绘画工具向外开放,那从B端、C端都可以找寻变现方式。比如订阅付费系统,用户只有订阅后才可以使用AI绘画工具制作的照片的版权,再比如付费购买AI绘画的成品,还有AI绘画的相关教程,同样可以做成收费内容。
对网易而言,之所以其在LOFTER上的商业化都以失败告终,主要是因为平台极度依赖创作者群体,几乎所有的内容生产都靠她们“为爱发电”,平台对内容、对内容版权没有发言权。
而一旦网易拥有了AI绘画带来的内容以及内容版权,这种内容生产效率还比当前快了数倍,那LOFTER不仅可以不再依赖创作者,掌握更大的主动权,还能围绕AI生成内容进行商业化运作的探索。
尽管网易及LOFTER对于上线“老福鸽画画机”功能所引发的舆论争议已经道歉,但我们看到,LOFTER依然没有彻底下架该功能,公开的信息中提到计划将“头像生成器”功能测试入口调整到“头像框中心”,这意味着网易并没有放弃生成式AI的风口。
AI生成内容和原创内容不可调和?
“最近在LOFTER已经划拉不到新的作品了,我关注列表里几乎所有太太都走了,挺孤独的感觉,日榜里什么都没有”,正如这位用户所说,自从LOFTER推出的AI绘画功能引发争议之后,很多平台创作者都表示将离开LOFTER,转战其他平台。
作为一个内容原创平台,生成式AI的存在对创作者而言是在摒弃平台的原创精神,这也是为什么只有LOFTER会陷于舆论漩涡和用户危机之中的原因。可是AI生成内容与原创内容的冲突其实在任何一个内容平台都将出现,一旦平台引入或者推出生成式AI的功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现有的内容创作、内容管理以及权益分配等等。
最直观的一个问题就是AI生成内容的增多是否会“淹没”原创。简单点来说,平台倾向于保护原创内容,原创与否则和收益挂钩,如果内容平台上AI生成内容大面积占据平台信息流,原创作者的收益很大可能被削减,如此一来,也将大大降低原创的热情。
就目前来看,我们或许会觉得AI生成内容很难成为内容平台的主流,毕竟在创新性工作方面,AI技术的成果还显得比较“稚嫩”,无法与创新能力较高的创作者相媲美。但是ChatGPT的走红让全球看见了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GPT的未来前景,GPT-4的升级在如此快的时间内完成,更刷新了我们对AI技术的成长认知。
其实,不管在AI工具的智能化会不会在短时间内实现突破,仅效率一个优势就很可能让平台对AI生成内容加大投入,这很难不对平台的PGC、UGC内容产生影响。
所以说,以后平台建立起对AI生成内容和原创内容的不同管理和权益保护方式,尤为重要。
不过生成式AI与原创内容的最大矛盾本质上在于版权界定,而版权界定也是AI大模型训练的阻碍。这次LOFTER试水AI绘画引起创作者反感一大原因,就是担心自己的创作会沦为网易训练AI工具的数据资源,这无异于是帮助平台制造一个对创作者权益不利的隐患。
另外,经过运算之后所生成的图像版权究竟归属于谁,目前也尚未有定论。早前,美国第一次较为清晰的界定了对于AI生成作品的版权问题,其裁定漫画家Kristina Kashtanova使用Midjourney生成的画作不受版权的保护。起码目前来看,AI生成内容还无法正式获取版权,这也印证了创作者们无法在短时间内认可AI生成内容,或者接受AI工具。
网易因为严重受制于创作者群体,所以在造成众怒之后,火速选择了平息,但其他内容平台远比网易强势,如果说生成式AI的模式变革是内容产业的趋势,版权断然不会成为他们放弃探索的理由。
而届时,到底是创作者的危机还是福音,还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