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还在北京,上午参加完飞书的产品发布会后就准备走人了,结束这次的北京之旅。
(资料图)
虽然匆忙,虽然时间比较赶,虽然还有很多想见的人没安排上,但依然收获满满。
印象最深的是我和几位大厂的产品负责人进行的深入沟通,我们聊了如今的大环境、高龄 PM 的发展、ChatGPT 带来的机会等等,这里也很感谢他们愿意在工作之余花一个多小时来接待我。
昨天上午是和京东的一个朋友详聊,现在他们正在冲刺百亿补贴的项目,内部很重视。
其实我更感兴趣的是作为一个 34 岁的高 P 产品经理,他对未来的规划是怎样的。
他说,其实没具体想过,但把如今手头的事做好、在业务和公司层面做出价值、让自己的影响力被看见,是当下的最高优先级。
小年轻有精力和体力上的优势,他说自己去跟别人拼这个显然是弱势,更何况自己还有家庭。
因此,他认为定义自己的差异化优势是大龄产品经理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我问了他的答案是什么,他跟我说了三条,这里也分享给你们。
第一,基于实践和时间的积累所沉淀下来的对业务的理解和洞察能力。
第二,通过对工作中大量失败案例的复盘所沉淀下来的一般性通用方法以及工具库。
第三,保持一定频率和节奏地学习,尤其是除了专业能力之外的衍生技能,比如管理、技术、投资等。
听完这三条,我也总结了一下,其实和我之前的观点是类似的,那就是通过高密度高质量的实践再配合深度的复盘思考所产出的个人价值。
这种价值是需要时间沉淀的,也是小年轻在短期内难以逾越的,受制于时间经历以及项目质量。
下午去见了腾讯的一个朋友,他目前负责一个 10 人产品团队,主要尝试创新应用的设计和开发。
跟他聊得最多的是 ChatGPT 以及多模态大模型后续的进化能力,还有就是国内可能会出现的机会。
对于 GPT-4 之后的迭代,他是非常看好且期待的,同时也在努力思考在这个方向上有什么创新空间。
但是,这种应用层的创新是需要一个前提的,就是新 AI 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产品化。
准确说,需要有公司来提供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层面的支撑,而开发这样的基础设施需要极高的投入以及更高的技术门槛。
他跟我说了个消息,阿里的 VP 贾扬清准备离职创业了,要做的方向是 AI 架构和框架。
或许有读者对贾扬清这个人不熟悉,但你只要知道,他是目前 AI 架构领域最厉害的华人之一,是知名框架 TensorFlow 的核心成员,同时自己也创建了非常厉害的深度学习框架 Caffe。
作为国内 AI 领域首屈一指的技术大神,他的离职创业其实也预示着一些信息,那就是新 AI 应用场景的前夜。
前面也提到了,他的创业方向是 AI 基础设施,简单说,他要做的是为 AI 产品开发者提供底层服务和应用开发能力,有点类似于 Android 系统和 iOS 系统的角色。
第三方开发者可以基于这个平台开发和部署自己的应用,就像我们使用云服务一样。
不只是他,李开复老师也正式宣布进场创业,亲自组建团队和公司来进行AI 2.0 的平台和应用开发,目标是一个全球化的公司。
除此之外,还能看到一众互联网大佬都纷纷入局,都想做成中国版的 OpenAI。
但我想说的是,对于绝大多数互联网从业者来说,我们的机会还早,或许还需要等一等。
如今进场的这些人都是雄厚资本和高门槛技术的代表,他们是来做平台和基础设施的,可以理解为十几年前的 Android 和 iOS 系统提供者。
而后期做 App 的广大创业者,是基于这种基础设施和平台能力上的应用创新,属于应用层的开发。
因此,所有行业的产业化应用和生活服务应用如果想接入新的 AI 能力,都得基于一个新平台,而他们就是在做这种新品牌。
所以,为什么我之前说期待百度文心一言这样的平台能做起来,也能有更多大公司和有能力的大神进来做,正是因为我们也需要一个这样的基础设施去做应用层的创新。
或许,这就是移动互联网之后的下一个创新创业机会。那时候,AI 能力会变成跟现在的云计算能力一样,按需使用。
不得不说,AI 在各个领域的进化都在加速进行,昨天还看到 AI 绘画工具Midjourney 更新的 V5 版本,可以说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先看一段 prompt:「A pair of young Chinese lovers, wearing jackets and jeans, sitting on the roof, the background is Beijing in the 1990s, and the opposite building can be seen --v 5 --s 250 --q 2」。
然后再看 AI 画出来的结果:
说实话,再这么发展下去,也就没摄影师和模特啥事了。
还有件事,昨天 ChatGPT 出现了长达 5 个小时的宕机,全球用户都受到了影响,于是很多用户开始在网络上发声。
他们觉得 ChatGPT 的宕机影响了自己的工作,没人帮自己写文档了,没人帮自己算账了,没人帮自己改代码了。
可以发现,ChatGPT 正在成为一部分人的工作助手。即便它的能力依然有限,但作为辅助角色已经帮人提高了效率。
未来,这样的场景只会越来越多。
就像李开复老师说的那句话,AI 2.0 有机会让所有行业应用产生重写的机会。
拭目以待。
是金矿,大家都不会错过,哪怕还需要继续挖掘和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