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追寻汉字起源,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自六月十日起在成都博物馆展出。本次大展汇集文物珍品220件,其中一级文物70件,展品中,不乏古代书法名家、文化大家真迹。近一个月以来,这场展览每天人气爆棚,观众从各地汇聚而来,探寻"源远流长"的文字源流。其中,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唯一的传世墨宝,因为7月10日即将离展,成了人们争相一睹风采的"爆款"。

炎炎烈日也挡不住观众的热情,成都地标天府广场西侧的成都博物馆前,拉起了蜿蜒曲折的引导线,近一个月以来,无论上午、中午,还是下午,博物馆入口前都是观众排长队等候入场的景象。

念着朗朗上口的"辛词",在经历了三轮排队,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唯一的传世墨宝,终于映入眼帘,令观众不辞辛劳,争相围观的,就是这幅辛弃疾的书法真迹《去国帖》。据成都博物馆策划研究部主任魏敏介绍,《去国帖》作于南宋淳熙二年(公元前1175年),这一年辛弃疾36岁,他在江西平茶寇获得成功之后,给友人写了这封信件,讲述了当时平茶寇的事迹。细看《去国帖》,书写流畅,浑厚沉婉,体现了词人收放自如,刚柔相济的性格。在漫长悠久的岁月里,汉字描绘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卷,更体现着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哲学思想和审美体系。历代文人墨客,将人格、精神、理想倾注于笔尖,跃然纸上。

在这场展览上,不仅能看见珍贵的辛弃疾墨宝,还能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佳作,宋徽宗赵佶的行书《方丘敕卷》、祝允明的草书《岳阳楼记》、赵孟頫的临摹《兰亭序》和唐代书法四大家的碑拓等精品荟萃,令人驻足神往。而该展览也引爆了观众热情,成为成都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办展水平最高的一场特展。

此前成都博物馆策划的"丝绸之路服饰展"上,就有不少观众穿着汉服来观展。而这次的"汉字中国"展将举办到9月份,更吸引了许多书法爱好者前来观察和临摹。因观众观展热情高,在展馆内逗留时间更长,从暑期开始,成都博物馆将预约入馆时间,由过去的每段参观两小时,每日分四个时段,拉长为每段四小时,每日三段。为保证最佳的观看体验,博物馆实行全预约制,每天对外放两万个预约名额。

从端午节至今,成都博物馆周日至周四的开放时间延长了1个半小时。周五、周六开馆延长半小时,到晚上八点半。成都万人争看文字展,体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的新魅力。当观展的文化现象成为一种文化风尚,传统文化就在传承中来保护,历久而弥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