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继9亿建公园后,甘肃最近又被爆出一项有争议的9亿文物保护工程。记者调查发现,甘肃天水市在2015年-2021年这6年内,曾拨款超8.88亿元,用于西关古城保护。没想到不到两年,斥巨资修缮的文保院落,就被改头换面成了商业街,有的明清建筑成了日式餐厅,还有多处改动危及建筑安全,甚至存在火灾隐患。

报道发布的第二天,也就是8月20日,天水市委、市政府就表示,已成立核查组制定整改措施,并对全市范围内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大排查,接下来会接受舆论监督,及时通报整改情况。当地政府的回应很及时,但面目全非的古城,还回得来吗?

其实类似将文物保护建筑过度商业化的例子并不少见。早在2011年,故宫建福宫就被曝建成“富豪会所”,同年,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美龄别墅”开了餐厅。2013年,福建历史文化街区福州三坊七巷的名人故居和古建筑也被出租经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样的模式当然可以有,但前提是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文旅部等8部门在2021年曾出台过相关“措施”,指出要坚持保护为先,合理利用文化文物资源,避免过度商业化、娱乐化。让文物“活”起来的多样路径中,决没有“破坏性开发”这条路。

另外此次针对甘肃天水的调查中还发现,这些改造经营都存在未批先设、未批先修问题,主管部门表示:无从监管。所以,相关部门到底有没有定期组织对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状况开展评估?是看不到乱象还是假装看不到?亟待一个清清楚楚的调查结果。

(看看新闻knews编辑 张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