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段子,一群年轻人坐在咖啡馆里,喝着20元、30元一杯的咖啡,谈着20亿、30亿的生意。其实,不仅上亿元的生意要在咖啡馆中的进行,咖啡本身也是有着上亿元“身家”的火热赛道,美团美食联合咖门发布的《2022中国现制咖啡品类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现制咖啡行业市场规模达89.7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41.71%,预计2023年其市场规模将达157.9亿元。

这不,从新能源汽车蔚来、科技巨头华为,到体育用品李宁、老牌药店同仁堂,都扎堆入局了这一赛道。

咖啡

巨头纷纷跨界布局咖啡赛道,为哪般?

“咖啡续命”已成为当代年轻人的常态,一边熬最晚的夜,一边用咖啡提神醒脑。而咖啡市场也在年轻人的日益追捧下,越发受到资本的青睐,红餐网发布的《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2》数据显示,2021年咖啡相关领域融资事件数创下2013年以来的新高,融资总金额达45亿元,其中,现磨咖啡赛道的融资热度最高,投资事件为17起,披露的融资总额超30亿元。

咖啡市场的火爆不仅吸引了资本的关注,更引得其他行业的巨头们纷纷加码入场。

2018年,中石油旗下昆仑好客便利店推出了“好客咖啡”;2019年,中石化易捷便利店发布自有连锁咖啡品牌“易捷咖啡”;2020年,同仁堂打造了的中医健康餐饮体验店“知嘛健康咖啡”;2022年2月,中国邮政在福建厦门开设了第一家邮局咖啡店;2022年2月,狗不理包子成立了高乐雅咖啡食品(天津)有限公司;2022年4月,李宁旗下“NING COFFEE”开业......此外,特步、华为、蔚来等也相继注册了咖啡商标。

对此,李宁公司曾回应称,希望通过优化店内服务,提升顾客在购物时的舒适度和体验感,在店内提供咖啡服务,将会是李宁针对零售终端消费体验环节的一次创新尝试。“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CEO任正非曾在对员工讲话中这样公开表示。

“咖啡受到年轻人,尤其是受到白领、技术人员喜爱,这类群体消费能力强,消费意愿高。通过日常工作生活的饮品切入,可以带来诸多流量入口。”深圳中为智研咨询有限公司研究员周龙宇对E侠君分析说,另一方面,更可以有效吸引这类群体,通过一定的渠道传播,拓展自身相关产品的销售。这些企业入局咖啡都有自身完整的渠道体系,产品粘较强,可以快速吸引消费者。但都不是快消品企业,这些企业没有自己的快消品经营经验与产品优势。

猎奇or创意,消费者为什么而买单?

其实,说起咖啡,大家更耳熟能详的是星巴克、Costa以及在两年快速崛起的国产品牌瑞幸。那么,这些跨界咖啡的“大佬”们,又该如何在此领域站稳脚跟呢?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企业推出的咖啡都用其自身的品牌特色给咖啡增添了一层附加值。如同仁堂的“知嘛健康咖啡馆”,将同仁堂的养生特色混搭进咖啡的现代文化中,推出了枸杞拿铁、罗汉果美式、益母草玫瑰拿铁等“药材”咖啡,给咖啡贴上了一层健康的标签。邮局咖啡将自己的文创产品融合进咖啡馆中,用邮局传统的固有绿色标识把咖啡馆打造成为一个极具颜值特色的“网红”式打卡胜地,吸引了不少年轻人。

来自北京的武小姐前不久就去打卡了坐落于望京的邮局咖啡,她告诉E侠君,邮局咖啡的味道中规中矩,口味相对比较清淡,目前开发出的种类还不多,但价格还算亲民,“不过,邮政主题的咖啡馆兼具了文创特色,很适合买一些产品留念或送人,都很有纪念意义,环境也适合拍照。”

从大众点评上的消费评价来看,虽然不乏对咖啡味道充满惊喜的消费者,但更多的消费者则认为咖啡口味比较一般,是为情怀、为猎奇、为环境去买单。

对此,周龙宇认为,比如同仁堂的枸杞拿铁、罗汉果美式等,这种形式的咖啡也是为了试探消费者,为公司产品寻找新的市场,是一种差异化探索,也可以说是一种创意。

纵观当前的咖啡市场,已从早前的星巴克和Costa各自为王的时代,逐渐演变为Costa逐渐掉队、国产品牌瑞幸迅速崛起,与星巴克抢占地盘的咖啡新格局,咖啡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那么,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跨界巨头们又能否凭借他们的“探索和创意”,在此分得一杯羹呢?周龙宇分析说,这些企业入局咖啡,并不是为了盈利,而是深度吸引消费咖啡的群体,他们消费能力强,消费意愿高,提高公司整体产品的粘与客户忠诚度,形成联动效益,“跨界咖啡对传统咖啡星巴克、瑞幸等,让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从而体验不同咖啡文化与生活方式,消费者对这种跨界咖啡也愿意买单,未来很有可能形成冲击,跨界咖啡抢占更多市场,让咖啡形成更多元化的市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