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最近我们的一位记者被人拉进了一个兼职微信群,只要用云闪付app,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的政府优惠活动,就可以拿到70元的工资。第二天记者按照要求,来到了位于松江区的一家名为海尔智家的电器商店。随后一位现场负责人把记者和其余三位招募来的人员带到店内,依次开始进行所谓的交易。
对方还十分小心地叮嘱记者,买家电只是走个形式,成交的到底是冰箱还是彩电,发货时间、地址等细节都不用管。如果有海尔的客服打来电话询问,一定要记得拒收。
随后,在对方的指引下,记者打开云闪付的付款二维码,顺利完成了交易。
根据云闪付的交易--记录,这笔订单金额是8160元,享受了2022年上海市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补贴活动,优惠立减816元。
那这笔816元的绿色家电消费补贴,最终到底是由谁来买单?
原来从2022年十一开始,上海商务委就出台了一项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补贴政策,总额2亿元。只要满足一定要求,就可以享受支付额的10%,最高1000元的一次性家电补贴。
就这样,通过雇几个托儿,进行虚假交易,政府原本的惠民补贴资金就被套取了出来。记者当场拿到了70元的所谓劳务费,而商家则得到了816元的"政府补贴"。
其实,这种薅国家惠民补贴羊毛的行为并非个案,2018年,福建的吴某某,利用他自己经营的电脑店铺,通过网上购买虚假材料,两年间从国家套取了300多万元家电下乡补贴款,最终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五个月。
这种以虚假交易的形式,套取国家惠民补贴资金,到了一定数额就将构成诈骗罪,并追回补贴资金。而为了蝇头小利参与其中的所谓兼职人员,也有可能构成共犯。
对于这种通过虚假交易,薅政府羊毛,动大家奶酪做法,究竟是不是个别现象?又该如何查漏补缺堵住漏洞呢?你又怎么看呢?我是陶淳,你身边的法律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