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宣布就推动大宗交易(非自动对盘交易)纳入互联互通达成共识。

根据联合公告,北向投资者将可通过沪深股通参与沪深交易所大宗交易,南向投资者将可通过港股通参与港交所非自动对盘交易,大宗交易与非自动对盘交易将同步开通。


(相关资料图)

受访专家表示,大宗交易(非自动对盘交易)纳入互联互通,有利于丰富两地投资者参与对方市场的交易方式,提高交易便利性和市场活跃度。北向开通大宗交易,有利于吸引境外投资者通过沪深港通投资境内市场,南向开通非自动对盘交易,方便投资者对港股市场进行资产配置。

满足南北向投资者需求

增强市场流动性

作为外资进入A股的主渠道,互联互通机制自启动以来,扩大标的范围,丰富标的品种,受到了境内外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和认可,运行平稳,交易活跃。

以深港通为例,自2016年开通以来,截至2023年7月底,深股通累计成交55.2万亿元,跨境资金净流入9300余亿元;深港通下港股通累计成交13.47万亿元,跨境资金净流入1.13万亿元,为两地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在互联互通中,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逐步提高。”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提升了市场成交量,吸引了更多的国际投资者,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同时,互联互通加速了跨境资本的境内流动,提高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水平。

“互联互通为两地市场提供了更大的资金来源。北向资金流入内地市场,增强了A股市场的流动性。而南向资金则满足了香港市场的资金需求。这种双向流动为两地市场带来了更大的稳定性和活跃性。”长城基金高级宏观策略研究员汪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业界普遍认为,目前,沪深港通仅开通竞价交易方式,开通大宗交易及非自动对盘交易,是在互联互通机制纳入股票竞价交易和ETF后又一重大交易机制优化措施,完善了互联互通的交易方式,提高了内地和香港市场投资者对对方市场投资的便利程度。

汪立分析称,随着香港及国际投资者持有的A股增多,北向投资者强烈需求大宗交易,认为纳入沪深港通是关键诉求。而南向非自动对盘交易则不仅降低了投资者交易成本,也方便了投资者对港股市场进行最优的资产配置。因此大宗交易和非自动对盘交易的引入,有助于满足大型机构投资者的交易需求,从而增加市场的流动性。

瑞银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区主管房东明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对于北向投资者而言,能够引入大宗交易的话,就能让买卖双方在收盘价前就协定,例如以收盘价进行交易,不需要参与收盘时的集合竞价,从而降低该环节出现的买卖订单不平衡,以及对市场产生的相对较大的波动。

他进一步说,对于南向投资者来说,特别是私募方面,通过这种机制可以使内地和香港的投资者能够进行更直接的交易,这也是整个互联互通机制完善的重要一步。

两地市场交易方式不同

投资者需加以注意

在全球市场中,大宗交易都是一种重要的交易方式,是竞价交易的有益补充。由于其单笔数量或者金额较大,为避免大宗交易对市场产生影响,境内外主要证券市场均建立了专门的大宗交易机制,在交易方式、价格确定机制、信息披露等方面采取了差异化的安排。港交所股票市场的非自动对盘交易类似于大宗交易。

汪立表示,内地的大宗交易和香港市场的非自动对盘交易都是为了解决大宗交易而诞生的机制,因此在交易资金门槛、非公开性方面基本相同,均需要满足一定的交易数量或金额门槛。但港股大宗交易机制相对特殊,非自动对盘交易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指的是一种特定的交易方式,用于处理那些因各种原因不能通过自动对盘系统进行的交易。

他分析称,一方面,在交易方式上,A股采用“场外协商、场内成交”模式,投资者场外协商一致后,将订单提交至交易所确认成交,而香港市场的非自动对盘交易采用场外成交模式,投资者场外协商一致后,需向港交所和市场进行信息披露;另一方面,在成交价格上,A股大宗交易的成交价格一般基于最近的收盘价,而港股非自动对盘的价格则需双方协商确定。

田利辉进一步补充道,A股的大宗交易和港股的非自动对盘交易在交易时间上也有所不同,A股的大宗交易可以在意向申报时间进行,而港股的非自动对盘交易只能在交易日的9:00至12:00、13:00至16:00。

受访专家表示,考虑到内地与香港在大宗交易(非自动对盘交易)上的差异,期待在两地监管机构支持下,两地金融基础设施、各类经营主体等相关各方能够共同参与研究论证互联互通下开通大宗交易(非自动对盘交易)的具体实现方式,完善业务、技术和监管等配套安排,保障沪深港通下的大宗交易(非自动对盘交易)平稳落地。

“大宗交易是一个市场化的交易机制,可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并推动市场化进程。期盼沪深港通中可以增加市场对冲产品和风险管理机制,使得双方投资者在交易上能够更为高效。”房东明说。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推荐内容